【記者高燈立五結報導】神轎是神明出訪時乘坐的交通工具,可以說是移動的廟宇,但你知道有「文轎」與「武轎」的差別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邀集鹿港木雕藝師數十件作品,即日起至下月二十五日展出,歡迎民眾前來感受這些精緻之作。
彰化鹿港在清朝就是商賈雲集之地,因此可以說是台灣工藝的原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配合舉辦「台灣木藝大展」,請來鹿港的木藝大師施鎮洋、黃媽慶、黃煥文、黃紗榮、陳面謨等人齊聚一堂,他們的作品無論是傳統類、花鳥生態或生活類,都是上上之選。
世代專事神轎雕鑿的陳面謨,繼承家業數十載,他的作品選材多以檜木為首選,這次帶來文轎及武轎兩件作品,於園區展示館入口處展出,精緻的雕工是傳世之作。
陳面謨說,神轎有文、武之分,文轎是王爺、千歲等神明乘坐,武轎則專為關帝爺等武將出身的神明使用;文轎、武轎最大差別在於文轎有轎頂,武轎則無。
施鎮洋出身雕藝世家,傳承大陸泉州傳統木雕工藝,作品逼真、自然,創作富生活化、實用性,曾獲國際獅子會民間寺廟雕刻金獅獎、民族藝術薪傳獎、中興文藝獎章雕刻等獎項,十五年前他的「伏虎」作品,也在此次參展作品中。
擅長用詼諧逗趣的方式,雕刻出兒童純真快樂的黃煥文,其「頑童系列」反映出早年鹿港地區的鄉土風情。
生長在漁村的黃媽慶,最初雕刻傳統廟宇的裝飾,後來轉向以日常生活的蔬果、花卉及魚類為創作題材,曾獲民族工藝獎和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首獎。
以台灣樟木創作出「生生不息」主題的黃紗榮,將樹枝、樹葉、昆蟲及花類等巧妙搭配纖細的蘭花,作品曾獲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