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宗教和諧周線上論壇,邀請來自各國家地區的宗教代表,分析人間佛教的和諧內涵及多元宗教中的和諧思想。圖╱人間社記者Maggie Wang
【人間社記者劉鑫瑩、倪海鷹倫敦報導】聯合國宗教和諧周線上論壇二月二十八日晚間召開,由倫敦佛光山青年學者讀書會受邀主辦,以人間佛教思想及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五和」為題,邀請來自英、美、法等國家地區的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等代表,與人類學研究學者在長達兩小時的腦力激盪中,分析人間佛教的和諧內涵、多元宗教中的和諧思想,共二十四人參與。
論壇第一階段以學者專家共論「五和」拉開序幕。國際佛光會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辦公室主任有望法師開場致詞,從星雲大師的「五和」、「同體共生」、信仰的力量、人我之間等人間佛教思想進行鋪陳,談論佛教基本思想的平等觀、慈悲觀,延伸到人類社會和諧發展和未來走向。
英國肯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教授Prof. Bee Scherer認為,大師的「五和」體現佛法應對當今時代的「善巧方便」,融和儒家人倫思想、古印度哲學和佛教平等慈悲的核心,讓佛教更完善。
法國文化評論家林祖強分析大師倡導「同體共生」理念,以及與中國政府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高度兼容性,並從佛光山在巴西和印度等地的教育扶貧、在巴黎聖母院失火後的援助等實例,論證「五和」跨越宗教與種族隔閡,在世界發揮安定的力量。
論壇第二階段的討論主題是「宗教對話促進和諧」,由曾任聯合國NGO佛光山代表的佛光山達拉斯講堂住持滿光法師主題演講;隨後穆斯林、印度教、猶太教神職人員互動發言,青年學者讀書會七位研究員則向大家報告,各自對「五和」思想與人間佛教的研究。
印度教青年Dhruv Chhatralia講述各宗教多元交流的實踐,檢視當前社會環保、貧困、戰爭和人際緊張等社會議題,希望印度教的「愛」,能作為化解這些問題的關鍵和力量;於猶太教背景的Sarit Gafan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在各種宗教間廣泛學習愛與智慧,身為教徒,要成為「愛」宗教的信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