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造型「陶」與「樹皮」建構一個如被春雷破土鬆動的大地,噴黑的「樹枝」象徵雷鳴。而後「鵑葉」加入,猶似準備春耕。再以「雪柳」線條架構春氣溫和。圖╱陽光房出版社提供
「春雷響徹天地,萬物復甦」「驚蟄」的花作設計。圖╱陽光房出版社提供
文╱李幸芸
「春雷一聲鳴」
開年後的第一次雷鳴,響徹天地
驚醒了蟄伏在地下冬眠的生物。
冬眠尾聲,等待著雷鳴,敲醒蟄伏的萬物,大地生機洋溢,迎接即將而來的春暖。
「驚蟄」常常伴隨著開年的第一次雷鳴,春雷驚動天地,為春耕佈置了一個舞台,春耕不停歇。噴黑的樹枝象徵著雷鳴,驚動了冬眠的各種蟲兒(蜈蚣、蠍、蛇、蚯蚓等)為大地鬆土;原野隨之婀娜奔放,春暖花漸開。
下周四即是節氣「驚蟄」。此時萬物逐漸滋生茂盛,春雷聲動,冬眠的昆蟲被春雷震驚,紛紛從土中石縫裏鑽出頭來。春雷「驚」動了「蟄」伏的昆蟲,因此這個節氣定名為「驚蟄」。民間俗語「二月初二打(音ㄉㄢˊ)雷,稻屋較(音ㄎㄚ)重過秤鎚」,便是指農曆二月初二若有打雷,今年農事的收成會很好。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觀田家》,詩裡是這樣說的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詩中具體描繪了農民終年的辛勞,自「驚蟄」之日起,農民就沒有「幾日閒」,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於農活,辛苦非常。
「驚蟄」的花作,粉色「樹蘭」帶來一抹春意,小小可愛的「金合歡」和「水仙百合」活潑的色彩,柔化了「驚蟄」中春雷之響徹,讓大地生機在春耕不歇中,為五穀豐收起了一個好的開始。
——摘自李幸芸著《親子花時間:跟著節氣詩情花意》陽光房出版社
花材
噴黑的樹枝、雪柳、杜鵑、金合歡、水仙百合、樹蘭
花器
造型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