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高雄縣路竹鄉的曾明道,是佛光會路竹分會的督導,待人親切,時常面帶笑容,是信徒公認的發心菩薩。
常有人問他:「你為什麼那麼發心護持佛教?」
他總是懷著無盡的感恩說:「假如沒有菩薩的加被,就沒有行善發心的因緣。」
曾明道就讀國中時,經常邀約五、六位好友到佛光山禮佛,並將平日省吃儉用的零用錢統統投入大雄寶殿的功德箱內,才覺得此行「功德圓滿」。
服役之前,他又特地上佛光山祈求佛菩薩保祐自己一切順利,家人也能平安如意。一九八○年退伍後,他感念當兵的三年期間,佛菩薩的加持,讓他平安無事,一切圓滿,因此,他抱著還願的感恩心情,再度前往佛光山,將身上僅有的一萬元掏出來作功德,雖然「一無所有」,卻滿心歡喜。
下山後,他開始面臨就業與家中經濟的壓力,於是,他不分晝夜,努力工作。在那一段人生最貧困、失意的時期,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佛光會路竹分會創會副會長翁重。
翁居士常以星雲大師的法語、念珠、經書與人結緣,教他如何持誦觀音聖號度過難關,這些無私真誠的關懷,讓曾明道感受到人間有情有義,對未來也重新燃起了信心、希望。
一九八六年,曾明道生了一場重病,必須住院開刀治療,手術前的無助、惶恐與不安,充塞心房,他虔誠祈求觀音菩薩的加被,更發心立願:「假如我能順利度過這次生死關頭,恢復健康,願將平日所得供養三寶,做有利人間的好事!」
不久,他見到一道白光從身上掠過,一尊白色觀音示現在他面前,安慰他:「放心吧!你會平安的。」
手術的進行,非常順利,出院後,他虔誠讀誦著翁居士送給他的經本,當他翻到經本的最後一頁,映入眼底的,竟是一尊觀音聖像,猛然驚覺,手術那天所見的白色觀音就是眼前的觀音,「佛力真是不可思議!」
於是,他到寺院還願,布施一百包白米。工作漸漸穩定後,他並未忘記當初的諾言,力行菩薩道,作為人間佛教的行者,即使工作繁忙,也不曾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