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容易拋人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吋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玉樓春〉
圖/陳宇眉
文/陳宇眉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容易拋人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吋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玉樓春〉
大自然的生命是有限的,受必然的定律所支配。而人心則是無遠弗屆,它的自由有時候就連自身也無法克制自己的心靈,所以每當夜幕低垂,萬籟俱寂,黑夜讓視覺逐漸失去辨知的能力時,閉上眼睛隨著薄霧喚醒記憶的光點,撇開視覺的束縛,可以更清楚地感覺到心靈的跳動,而無意間竟打開了那個滿載著相思與夢想的記憶盒子。
夜更深了,回想起年少的獨步,歌頌著孤獨的自我意識。努力的切割與人群的依戀,這樣的切割彷彿是一種宣告,宣告自我主體的完整。但是人與人之間,總糾葛著一種微妙的情愫,情人如此,朋友也是,親人更甚!因此,如同一顆種子埋藏於心房之中,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成長。終於,它將不受你的控制,尤其是在你心靈最孤獨的時候。
或許是因為喜歡塗塗寫寫的緣故,我向來享受孤獨的感覺.因為它可以讓人可以更清楚的面對自我,看見內在的風景,遇見自己的靈魂。如同當代美學家蔣勳在其《孤獨六講》的書中提到: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或許,孤獨是檢視自我最好的時候,可以揭開自我心靈最神祕的面紗,與自己做最真切的對話,探究內心最渴望的需求。但偶爾也會在夜半失眠,迷迷頓頓的深沉裡,偌大的床邊,似乎長出人高的藤蔓,死命地攀爬,跨越時空的寂寥,卻怎麼也跨不過隱藏在心靈的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