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瑋洳
姑婆雖已八十幾歲,但耳聰目明,行動也敏捷自如。姑丈過世後,她還是堅持一個人自理生活,不用麻煩子孫,也能隨性過自己的日子。
姑婆家以前擺放了許多花器、字畫,小時候去她家,感覺就像進入了一個小型博物館。再加上姑婆喜歡穿旗袍,那時總覺得是個非常富有的大戶人家。然而去年去探望她時,發現家裡變得清爽整潔,或者該說簡直是空無一物了,因為印象中應該到處擺滿了藝術品,與如今陳設落差極大。
我好奇地問姑婆,家中的藝術品怎麼不見了?姑婆笑說:「妳姑丈離開後,每每睹物思人,心情一直鬱鬱寡歡。後來想通了,終於明白『斷捨離』的道理,有些東西必須得捨,清空了雜沓的心,才能再次出發。」
我想著姑婆的話,心有所感。外在物質如何珍貴摯愛,最終還是帶不走,「戒斷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我突然豁然開朗。原本一直執著於藏書,希望可以留給子孫,但想到姑丈生前的最愛,最後卻成為讓姑婆頭痛的問題,忍不住自問,心愛的藏書以後是否也會成為後代的負擔?
我下定決心,回家後開始慢慢整理書櫃,捨棄一些書籍捐給圖書館,與更多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