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普賢殿 注入新美學

李生鳳 |2020.02.17
4050觀看次
字級
外籍人士樂於在普賢殿參禪打坐。 圖╱普賢殿提供
普賢殿布置玻璃雕刻的星雲大師書法,內容依著時序變換。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坐落佛光山最高山嶺峨嵋金頂的殿堂,就是供奉普賢菩薩的「普賢殿」,於一九八七年開放參拜。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於殿外題名「棲霞禪苑」,因其讀書、求學、受戒都在南京棲霞山,盼棲霞山可以分燈台灣,為表示紀念而有此題名。大眾登上普賢殿,遠眺大武山,近看一覽佛光山景色,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有時清晨還可看到雲霧環繞,令人身心舒泰。

從佛光山不二門到普賢殿,約有十層樓高度,登殿,如同一步一腳印的朝聖。有人喜愛普賢殿的靜謐清幽,也有人一無所知。曾有人相隔多年後,重遊佛光山到普賢殿,才驚呼:「原來這裡還有處殿堂!」

一筆字雕刻 與大師相遇

普賢殿三十餘年來依然矗立,隨著歲月的更迭也與時俱進,展現出新氣象。現任殿主慧是法師二○一六年八月接任,當時星雲大師叮嚀一句:「好好經營。」但馬上遇到考驗,當月颱風來襲,樹木遭折斷,普賢殿牌匾也掉落。於是請大師重新題寫「普賢殿」,距上次所題寫已相隔三十年之久。

樹木雖沒了,但門庭更顯得開闊,牌匾也重新設計過。晚間,從「普賢殿」牌匾背後透出亮光,更顯大放光明。殿內外布置玻璃雕刻的大師墨寶,依著時序變換,讓一筆字有了流動。

慧是法師結合佛教藝術和生活美學,將普賢殿重新規畫,隨著殿堂的煥然一新,殿內的菩薩看來也更加相好莊嚴,小尊普賢菩薩像經過重新彩繪後,更顯清淨質感。殿堂地板以淺色系為主,燈光可依照需求選擇調整,隨著區域的不同,呈現內斂或明亮的不同氛圍。

在普賢殿,有新意也有舊物重生,如牆上的畫作、步道上的椅子,都是慧是法師從別處接收,修復再使用。殿內蒲團刻意採用舊有的,能讓大眾坐得舒適自在,顏色雖非新穎,但與殿內整體色調相融和,營造出獨特的古樸之美。

許多人讚歎普賢殿煥然一新,還有人說,沒想到建築也可以「翻轉」,賦予新的生命。有人在此禮佛後,被寧靜的氛圍所吸引,接著禪坐一小時,透過片刻的寧靜,沉澱身心。

靜坐冥想 西方人士最愛

來到普賢殿的人除了有信徒,還有許多背包客,近來有國際義工造訪佛光山,西方人士在此多是靜坐,他們認為佛教連結著禪、心靈與冥想。普賢殿下方有處玉佛平台,夜間可舉辦獻燈祈福或表演;茶禪院可容納四十人,環境清幽,有普中學生將此做為用功的地方,各道場也會在茶禪院舉辦讀書會。後方則是國際寮,主要提供歐美人士住宿。「這個殿堂有著很大的包容性。」慧是法師說。

在普賢殿裡,慧是法師一直在體會什麼是「普賢十大願」?他說:「這不是個別的十個條文而已,是整體、缺一不可。」行願,就是在自己所處的空間裡,將事情做到好、做到位。

普賢殿在春節期間有專車接駁,禮拜人潮絡繹不絕。春節期間的殿堂祈福法會誦持《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有了音聲,自然就有人聞聲而來。」慧是法師說,大家希望得到佛法就會前來,堪稱「以法相會」。平日徒步登上普賢殿,在階梯步道上放有數張椅子,茶禪院備有茶水,讓大家走累時可以稍作歇息,相當貼心。在一步一腳印的朝禮中,也思惟普賢菩薩的行願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