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曹丕與孫權的一次交易

文/陳俊偉 |2020.02.11
2148觀看次
字級

文/陳俊偉

東漢末年開始,軍閥割據,表面上純是武力、權術的對抗;事實上,涉及道德指標的「大義名分」依然發揮了很強的影響力。例如:曹操(一五五~二二○)因為挾持漢天子,假借天子的詔命行事,曹氏底下的臣民比起袁紹(一四二~二○二)集團,無疑更具備凝聚力,才能以少勝多,擊敗人數多一倍的河北大軍。可以說,對於正式創建之後的三國政權,「大義名分」依然是各自關注的重點。

曹魏政權成立之後,表面上的「開國君主」曹丕(一八七~二二六)頗有焦慮感,畢竟曹魏政權實質是曹操打下的江山;大家心知肚明,曹丕只不過是撿了一個便宜而已。面對父親的龐大身影,來自江東的孫權(一八二~二五二)使臣則給了曹丕一次建立自尊的機會──孫權為了避免劉備來犯時需要兩線作戰,願意向北方稱臣。

這件事情,曹魏政權內部當然經過一番討論,包含要不要接受,接受之後要封對方什麼官銜、職位等,很多細節需要敲定。

曹丕想冊封孫權為吳王,劉曄(一六七~二三四)就發言反對。這件事情記載在西晉傅玄《傅子》一書:「(劉)曄又進曰:『……(孫)權雖有雄才,故漢驃騎將軍南昌侯耳,官輕勢卑。士民有畏中國心,不可強迫與成所謀也。不得已受其降,可進其將軍號,封十萬戶侯,不可即以為王也……彼直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義也……權既受王位,卻蜀兵之後,外盡禮事中國,使其國內皆聞之,內為無禮以怒陛下……吳民無緣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戰加十倍矣。』又不從。遂即拜權為吳王。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權外禮愈卑,而內行不順,果如曄言。」劉曄這段論述很長,簡單來說就是江東士民雖然把孫權視為君主,可是名分方面還沒有真正形成君臣關係,一旦曹丕冊封孫權為吳王,那麼孫權就等同開國了,他們君臣之間將形成一個較具凝聚力、革命情感的政權。

結果,孫權在冊封為吳王之後,果然對曹丕陽奉陰違,以後的孫吳政權就更難對付了。

當然,孫權賴皮的舉動,假使最終可以征服中原,「大義名分」帶來的副作用將接近於零。一但輸了,問題才會出來。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記載曹丕的書信:「朕之與君,大義已定。」一頂藩臣而叛變的帽子就永遠套在頭上。西晉陳壽編纂《三國志》的時候,因而給予孫吳政權最低的待遇,只不過這就是後話了,當時孫權已經過世二十餘年。不得不說,孫權基於當時軍事、政治局面,做出的決定,存在很理性、利益最大化的一面;同時,曹丕想要超越父親,反倒做出不划算的交易。「生子當如孫仲謀」,論權術謀略,曹操之子曹丕確實不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