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中機場搬遷、興建馬祖南竿機場、闢建淡海輕軌系統、台鐵高雄屏東潮州鐵路高架化等重大交通設,因財政短絀,不是遲遲無法動工,就是竣工遙遙無期。
以目前政府公共建設經費一年約一千多億元來看,光應付原有建設維護,就已左支右絀,那有餘力再興建其他建設,顯然目前的交通建設,是未經深謀遠慮的即興式政策。
一項交通建設政策的制定,要經過縝密的規畫、評估與分析,以屏東至潮州的鐵路高架化為例,目的是為了減少沿線平交道、降低交通事故,可是若駕駛人、騎士或行人遵守「停、看、聽」,即可減少事故,沒有必要花費巨資高架,這種建設怎不令人起疑?
此外,各地民選首長、民意代表莫不把地方建設,視為日後競選時政績,所以透過遊說與壓力,向相關部會爭取經費,但反而造成「僧多粥少」,交通建設資源受到排擠,導致畫了大餅卻沒錢施工,即便施工竣工日也遙遙無期。
建設無非是建立優質環境,讓人民生活更有品質,但不能為政治目的、迎合地方民意代表亂開支票,應依需求、成本效益,有效運用資源,優先辦理急迫性的建設,否則立法院再編列一個五年五千億特別預算,也不夠用。
涂晉誠(屏縣長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