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盞燈」──夜巡田埂,農家文創「竹編防風罩油燈」 文╱李書儀 |2020.02.02 語音朗讀 26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早期農家,家家戶戶都著竹編的防風油燈,陪伴農民夜巡田埂,在田間閃耀的那一盞燈。圖╱李書儀 「竹編防風燈」,可選擇左右二邊出火口的棉線點燃,早期農家點的油一般都是花生油,棉芯用盡則以「燈芯草」這種植物代之,竹編屏障可以檔風,使防風燈的光亮不滅。圖╱李書儀 「燈心草」又名燈芯草、水燈心、龍鬚草、野席草、水蔥、老虎鬚。台灣早期農家用燈心草作燈芯,在傳統中醫藥材與編織 方面,燈心草扮演著重要角色。一般常見於湖泊、池沼、潮溼地。燈心草屬全年生的溼地植物,花期在4~6月,果期在6~7月。圖╱李書儀圖╱李書儀 文╱李書儀 生活本身即是一場創作,許多人以為「創意」是來自浪漫的靈光一現,其實生活層面所發生的問題,也是創意背後的那道光喔!看看1930年代,當台灣電力還不普及時,農家夜間是如何讓「光」陪伴他們在田間作務。 早期台灣中部農家,因為種植稻米需要水源,農民常在夜間巡水源,夜晚田埂除了月光,路燈照明並不普遍,一盞防風油燈幾乎是農家生活必備。像這樣難得一見的「竹編防風罩油燈」是以竹子編織成防風罩,整體造型有背風弧度的屏障,可以說是傳統工藝的精隨所在這款防風油燈是方便農民夜間巡視田中水源使用,在夜晚中照亮田埂,早期農家點的油一般都是花生油,煤油要到後來才由國外進口至台灣,當竹編防風燈的棉芯用盡時,「燈心草」這種植物便取而代之,透過這盞「竹編防風罩油燈」,還原當時生活的真實樣貌,使我們更了解台灣早期農家文化與物資。 那麼,「竹編防風燈」要如何才能點燃呢? 圖中其燈座二邊出火口的棉芯可供點燃。我們會發現原來生活裡隨手可得的物件, 都是別具意義、環環相扣的,只要肯用心動動腦,不但能自利,還能利人散發光亮。 每盞燈皆是點燈人的創作,每盞燈都有不同的故事,是不同世代的縮影,迪化二0七博物館現正展出台灣1900年至近代「燈」的故事,此展展至6/28。 前一篇文章 鼠年必學!手作文青紙書籤 下一篇文章 【視覺DJ】 琴聲落羽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徜徉花海半日遊 【樹博士系列】 土壤的祕密XI 羅山有機村 解除小黑蚊魔咒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