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慈悲】義診現場就是教室 文╱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林少雯 |2020.02.02 語音朗讀 26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沙彌在義診活動中,學習行政協調,以及相互協助、相互扶持。圖╱香海文化提供 沙彌把在義診中所服務的大眾,當作是自己多生多世的父母,因此很歡喜。圖╱香海文化提供 平日沙彌學習的慈悲喜捨觀念,在義診活動中體會和落實。圖╱香海文化提供 圖╱香海文化提供 文╱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林少雯 學習慈悲 本來沙彌一臉狐疑,一心按法師的指示執行任務,決心完成。這下聽法師這麼說,也就改變態度,心開意解,不再執著了。 沙彌參與義診,最多的一次有十四位。沙彌將患者說的印地語翻譯成中文,詞語不夠用時夾雜著英文;醫師講中文,沙彌翻譯成印地語。除了翻譯,沙彌也因為義診活動,學習行政協調,像是義診地點和時間的安排、用餐時間的調配等。沙彌學習到最多的是,醫師看診時教他們認識患者的症狀、病因和病理,並學習認識針灸。看診現場也常出現一些必須緊急處理的狀況,如病人暈針、癲癇發作或忽然尿失禁等,醫師須當場處理,沙彌在一旁協助並學習。這像是課堂搬到戶外,義診現場就是教室。 有一次義診團隊到一所學校,因為地方小,動線流程不順暢,外面在排隊,裡面也很擁擠,慧顯法師跟一位沙彌說,為了維持看診品質你要把關,不能讓外面的人衝進來,他們必須先領號碼牌,一位一位登記,一位一位叫號,叫到號的,先到護理站量血壓,最後才分診到醫師那兒,不可讓患者隨便進來。 沙彌站在門口很負責的維持著,村人看他是一個孩子,不肯聽他的,依舊要衝進來。這位沙彌年紀小,塊頭卻不小,很盡責的去跟不守規矩的人理論。慧顯法師看到場面似乎就要衝突起來了,把沙彌拉到一邊,讓義工處理。 慧顯法師看機會教育來了,告訴沙彌,現在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他打你,那你吃虧啊!這樣好嗎?沙彌說不好。第二種情況,他打你後你打他,兩個人打架,如果旁邊剛好有記者在拍照,這樣好嗎?沙彌也說不好。既然他打你不好,你們打架也不好,這種情況下,你就不要跟他爭,你有理他無理,應該圓融一點,要忍辱。本來沙彌一臉狐疑,一心按法師的指示執行任務,決心完成。這下聽法師這麼說,也就改變態度,心開意解,不再執著了。 有佛法就有辦法 有些事,有些時候,出家眾不方便做,不要說跟人動手,即使只是跟人吵架,也是很難看的,有失威儀。星雲大師常說「有佛法就有辦法」,出門在外能忍就忍,佛法是圓融的,總能想出辦法。 義診期間,沙彌的家屬輪流前來義診站點,讓忙於服務的沙彌更是歡喜非常,有的親屬是來求診、有的來協助義診工作、有的準備了點心與大眾分享。 一句簡單的分享,有著不一樣的願心。「多年前我兩手空空來到沙彌學園,沒想到幾年以後,我帶著滿滿的學習回到了家鄉,能有這個機會為家鄉的人民服務,希望能以我為榜樣,帶動家鄉的人。」乘良在義診結束後的分享會上說很高興有機會來到北方邦義診,因為這是他的家鄉。來自拉達克的乘悅說,「目前還未有機緣回到拉達克義診,《父母恩重難報經》中記載,佛陀曾在行腳時禮拜一堆白骨,弟子不解的問佛陀,佛陀指著白骨說那是自己多生多世的父母。所以我們在義診中所服務的大眾,亦可能是自己多生多世的父母,因此我很歡喜來義診。」 平日沙彌學習的慈悲喜捨觀念,在義診活動中體會和落實。在不方便的情況下工作能甘之如飴,是成功的一種訓練課程;回到落腳處一樣不舒適,是否也能甘之如飴、相互協助、相互扶持、不生氣、不抱怨,甚至在擁擠間彼此容忍對待,也是一大考驗。沒有人覺得辛苦,沒有人為不便而苦惱。對環境、對遭遇、對人、對自己,隨遇而安,這就是慈悲,沙彌學習到,也做到了。 (摘自《隔離線外的風景:跋山涉水見證慈悲的腳印》,香海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 2010年4月,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慈示「德里文教中心」成立沙彌學園,以培養佛教未來的弘法人才。中心主任慧顯法師奉大師慈命,肩負起教育印度菩提種子的使命,為中興衰微已久的印度佛教,希望從質樸的少男著手,傳授他們人間佛教的精華,培養他們各項技能,期許他們光大佛法,續佛慧命。 至今辦學邁入第10年,學生人數從第1年的5人增加到目前的89人。學生來自北印度的「北方邦」、「克什米爾省」和「比哈省」,東北印度的「特里普拉邦」,東印度的「西孟省」和南印度的「馬哈拉希特州」;族群有「釋迦族」、「拉達克族」、「亞麗安族」、「摩克族」、「龍族」和「大吉嶺人」等六種。 林少雯 世新圖書資科系畢業,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自由寫作。 作品有散文、小說、報導文學、兒童文學、劇本等。曾獲中山文藝獎、中央日報文學獎、中國文藝散文獎、聯合報環保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省新聞處短篇小說獎、海峽兩岸漂母杯文學獎及首屆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優等獎。 前一篇文章 【虛實莫辨】 山頂上的古老建築 下一篇文章 【逃脫之路】 前往尼采蛻變之地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如是說2025.05.07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認識身體】臭皮囊【透視親子關係】在責任和歉疚感之間【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