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戲子與御史

文/嚴陽 |2020.01.29
1662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明憲宗在位之時,皇宮里有一個名叫阿丑的小太監擅長表演雜劇。有一天阿丑為皇帝演戲,一個人扮演了兩個角色,其中一個角色誦讀了一句詩:「六千兵散楚歌聲。」另一個角色拍了他一巴掌,問他:「為什麼你錯把八千當做六千?」前一個人回答說:「有兩千人在保國公家蓋房子。」——保國公朱永,為明憲宗最為倚重的大臣,曾獲贈「免死鐵券」;而在此時適逢保國公朱永修繕府第,私下裡動用了不少士兵,因此,阿丑有意借機對其進行諷喻。這件事記錄在明人都穆的《都公談篡》中。

由於保國公地位的特殊性,居於朝堂之上的那些文武官員顯是不敢對他的違規甚至違法之舉說三道四,哪怕是那些本來肩負著為皇帝「建言」重責的御史大夫們。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才能讓明憲宗了解並遏止這一情況,無疑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最終還是宮中一個不甚起眼的小人物——小太監阿丑,巧妙地通過演戲的方式,借戲中人物之口,向明憲宗道出了這一情況。

「八千兵散楚歌聲」出自唐代詩人胡曾的詠史詩〈烏江〉:「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這首詩的主題十分明白,那是感嘆昔日楚霸王項羽被漢軍重重包圍在垓下,雖然有船可以逃生,但他卻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而拒絕登船,最終戰死。

這段歷史大概也是明憲宗比較熟悉與比較感興趣的,因此,在舞台表演中,小太監阿丑故意對其中一句進行了「篡改」,把「八千兵」減為「六千兵」,必然會引起明憲宗的注意。而阿丑在表演中因此而帶出了保國公朱永家在大興土木,並且動用了不少現役軍人的「內幕新聞」,非常自然、也十分巧妙。

阿丑是聰明的,也是勇敢的。但是,諸如保國公私下動用現役軍人修繕府第這類違規也可能是違法之舉,為什麼其他人——包括一定會對保國公的做法有所聽聞和議論的文武大臣,以及朝廷負責監察工作的官員——御史們,卻無人向皇帝進行舉報?該說的人不說,反而由皇宮中的一個小丑說出了口,是不是有些反常?

幸運的,明憲宗隨後派人密訪,讓保國公感到害怕並停工了——這裡,固然有值得稱道、讓人欣慰的一面,但是我們不能不說的是,在這背後更有道不盡的悲哀——還有多少類似的人與事日復一日地發生著,而皇帝老兒卻被蒙在鼓裡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