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一名幼稚園小女生觀看普遍級電影,卻因看到充斥情色暴力的限制級電影預告片,而驚嚇痛哭,這件事凸顯電影在「正片」與「預告片」分級的寬鬆不一。
新聞局有鑑於暴力、血腥、色情等負面題材充斥大螢幕,衍生諸多社會問題,於民國七十四年實施電影分級制度,正片畫分為「普、保、輔、限」等級,在法規約束下,確實發揮保護青少年,及增加成年人選擇的效用,但預告片卻「漏洞百出」,使供片商有可乘之機。
依「電影預告樣片分級作業須知」,預告片的規範只分普遍級、限制級,且規定「原列限制級之預告樣片應重行申請本局審定,並取得普遍級准演執照」。
雖有這項規定,但片商「在商言商」勢必尋找「巧門」,設法在短短數分鐘內呈現原片的「賣點」,包括極力藉腥羶色畫面挑起消費者「一窺堂奧」的欲望,從而形成「普限不分」的怪現象。
電影分級既然是必要之舉,正片與預告片就該一視同仁嚴格審查,否則看普遍級贈送限制級,豈不荒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