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欽校長(前排左2)帶領新生以三好精神參加童軍入團典禮。
教師張雋忻(立者)帶領學生進行品格楷模文章閱讀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推行三好 改變看得到
創校三十年的台中市沙鹿區北勢國中,自2017年起將行三好作為師生的日常生活,今年起並融入108課綱「素養」導向,在創新與翻轉中,許學生一個美好的未來。校長張清欽說:「一個人行三好會不一樣,人人行三好更是力量!」
這兩年,學校以「閱讀為核心、品德為首要、童軍服務學習」做為三好的實踐目標,將三好種子遍撒於校園,從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服務學習、環教形塑、社區推廣等五大面向推行。在校服務14年的訓育組長王禎娸表示,過去孩子喜歡講粗話,學校透過「品格存摺」隨時登錄學生優缺事蹟,並設計豐富的三好聯絡簿,學生每周透過自我評分檢核,隨時注意自己言行,如今多數學生說話口氣緩和,行為舉止也大幅躍進。 校友們在今年30周年校慶時,反映學生變得有氣質又有禮貌,令校長備感欣慰,他認為這就是行三好的成果:「潛移默化,涓滴都在孩子們身上看到改變!」
●落實三好 品德更精進
今年榮獲「教育部108年度國民中小學閱讀推手個人獎」的張雋忻老師指出,推廣閱讀以實用為目的,學生透過閱讀感受他人經驗,再學會思考,進而養成理解與詮釋的能力,可以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就是「素養」的要件。張老師用影片介紹第一位參加馬拉松賽跑的女性凱瑟琳.絲維哲(Kathrine Switzer)的故事,她說這是性別平等課程之一,讓學生藉由典範人物學習平等和尊重,並選出班級品格楷模,張老師強調這就是三好精神的具體落實。
三好精神反映在學生言行舉止上,如三年級的侯景傑本是班上的開心果,更因主持正義、熱心為同學發聲,被選為「勇敢」的品格楷模。同為品格楷模的陳冠雅對於戴在身上客製化的品格楷模徽章感到榮耀,她提出自己的觀察和體悟:「三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做好事』容易被看見,但『說好話』讚美同學,一般人還是有些羞澀,不太敢直言,是可以努力的方向。」的確是成熟的看法。
張校長總結說道:「學校引導學生反思三好可為自己帶來的變革,當三好成為每個人的信仰時,善的循環就會在生活情境中流動,進而彼此影響。希冀學生因三好而精進,邁向Best的品德修練,如此,美好的未來必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