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環保署舉行環評大會時,拒絕公開,甚至有媒體記者遭環保署官員逐出會場,並指出須經主席同意才錄音錄影、委員的出席與表決記錄不得公開、委員不得對外發表意見等規定。
這儼然是一場環評「戒嚴」大會。開放各界旁聽是往年環評大會的慣例,因為唯有透明化,才能避免環評大會淪為政府橡皮章,如今卻違反會議公開的民主潮流,環評委員關上大門「密室作業」,難免會令人有利益輸送或官官相護的疑慮。
環保署指稱拒絕公布出席委員、表決名單,是避免委員無法在自由意志下,憑藉專業作決定,然而從另個角度解讀,不向外界公開是否意味政府欲左右環評結果,試圖向委員施壓呢?
民主是台灣的最珍貴的資產,民意則是監督政府、制衡貪腐的力量,環保署不應僅為了行政方便而大行獨裁,套用龍應台女士的名言,請環保署用專業及民主說服民眾,別用粗糙野蠻的作法,徒增民眾對政府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