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 海上佛影

文╱人間社記者妙功 |2020.01.20
2016觀看次
字級
上海博物館有「天圓地方」的寓意。圖╱上海博物館提供
清順治年間的「白度母鎏金銅像」,像背後滿刻白度母咒語。圖╱上海博物館提供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圖╱上海博物館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妙功

佛教藝術源遠流長,依地域、朝代而發展出不同樣貌與特色,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上海博物館交流,在佛館舉行「海上佛影」佛教藝術展,展出上海博物館典藏的佛教藝術珍品284件,從中可一窺中國佛教藝術發展脈絡。

上海博物館是中國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北京、南京、西安齊名,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有14萬餘件。上海博物館造型上圓下方,有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寓意,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佛光山與上海因緣甚深,1989年星雲大師應上海市長之邀訪問之後,雙方交流頻繁,加上2016年召開兩岸博物館新能量價值論壇,更奠定上海博物館及佛陀紀念館深厚的交流因緣。

如常法師指出,上海是佛教文化海上絲路的一站,上海博物館典藏豐富的佛教文物,雙方經由長期的交流,促成「海上佛影」來台展出,向世人公開珍貴難得的佛像、玉器、唐卡及吳越阿育王塔等展品共226組284件。

佛教傳世之寶 展現藝術成就

這些佛教藝術文物的形成朝代,涵蓋自五胡十六國至明清,包括漢、藏、蒙地區,內容勾勒出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脈絡,展現中國佛教藝術的成就,也呈現過去上海地區佛教興盛的面貌。

展覽取名「海上佛影」,旨在展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傳世之寶,以及透過考古發掘的佛教文物,並依文物來源,分為「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珍品」與「上海地區出土佛教文物精品」兩個部分。

欣賞「海上佛影」佛教藝術展,可一窺各朝代佛教造像特色,以及漢傳、藏傳及南傳佛教等三大部派造像的不同;為了讓民眾更瞭解諸佛菩薩所結的手印涵義,還用立體雕塑方式讓民眾更加清楚瞭解。

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珍品

第一單元 佛教造像

上海博物館典藏的佛教造像藝術珍品,包括龍門、敦煌、雲岡等三大石窟寺造像,以及石刻造像、金銅佛像等寺院造像,如北齊釋迦牟尼佛石像、隋代觀音石像、唐代佛鎏金銅像、大理國阿嵯耶觀音金銅立像等,都是歷代佛像的精典之作。

第二單元 玉潤佛光

中國使用玉雕佛教造像,始於東晉。唐宋時期有尺寸較小的飛天,造型靈動優美。元代還出現將觀音陰刻於玉牌,既可隨身供養,也兼具美化裝飾之用。明清時期因玉料供應充足,琢玉技術發達,玉雕數量增多,在某種程度上,玉雕也成為辟邪祈福的吉祥器物。

第三單元 墨禪心跡

晉唐是中國書法的成熟時期,也是佛教傳入中國發展興盛的重要階段。身居蘭若的僧侶在日常抄經之外,也將自身參禪的感悟沁入書法之中,因此僧侶書法家輩出,這次展出八大山人、弘一大師的作品。

第四單元 高原法相

「唐卡」是藏文對彩緞裝裱後,用於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的稱呼,也是藏族文化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表現佛、菩薩、護法、羅漢等眾神世界,以及醫學、天文、生活等題材,色彩豐富,色調鮮亮,是研究西藏歷史、宗教、民俗的瑰寶。

上海地區出土佛教文物精品

根據史料記載,佛教在西元3-4世紀已傳入上海,近代上海文物主管部門對現存的13座古塔進行清理修繕,發現佛像、佛塔、舍利子等文物約1500件,寫下上海文物考古輝煌的一頁。

第一部分 海上佛光

上海出土的佛教文物中,阿育王塔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文物之一。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西元前268~232年),立佛教為國教,建8萬4千塔供奉佛舍利。考古學家在上海發現的金屬阿育王塔,有五代吳越王錢弘俶仿照阿育王塔鑄造,也有宋元時期仿造。

第二部分 古塔遺珍

佛塔,又稱「窣堵波」、「浮圖」、「塔婆」,釋迦牟尼圓寂後,八國國王分取舍利,造塔供養。佛塔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與中國傳統的樓閣式建築相結合,產生樓閣式佛塔,上海保存至今有13座古塔。

第三部分 吳越梵相

此區展出在上海古塔發現的佛造像、法器等,展現不同時代江南地區佛像的演變。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造像背面有發願文,可知是由信徒施捨的民間造像;造像貼近世俗,寫實自然,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上海地區考古發現的法器相對較少,這次主要展示兩種法器:金剛鈴(報時器)、鉢(攜行器)。

第四部分 江南寶影

展出在上海古塔中發現的供奉品,包括盒、爐、盤、杯、飾件、硯、鏡、瓶等,這些並非佛教用器,而是當時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器,展現上海地區佛教的興盛,以及唐宋元明時期江南人的精緻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