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千年觀音石刻 虛擬復原

 |2020.01.17
2140觀看次
字級
龍門石窟迄今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現存佛龕兩千三百四十五座、各類佛像十萬餘尊,被譽為大陸最大的露天石刻藝術博物館。 圖╱新華社
龍門石窟萬佛洞前室南壁觀世音像龕,修復前(左)後(右)對比圖。 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著長裙披飄帶、腰身微微傾斜,一尊觀世音像龕窈窕而立,細細觀摩,卻只見瑤鼻小口不見眉眼。歷經歲月洗禮和人為損壞,觀音像的上半側面容早已損毀不見。近期,中國大陸龍門石窟研究院信息資料中心借助虛擬復原技術,這尊位於龍門石窟萬佛洞前室南壁的觀世音像龕「修復如初」,以「線上AR展示+線下3D列印」的形式,穿越千年時空重現芳華。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年會暨安陽石窟藝術研究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河南安陽舉行,來自大陸多個石窟管理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五十多位代表一同交流、探討有關石窟學術研究、科技保護、管理與利用的新成果,龍門石窟研究院信息資料中心主任高俊蘋在會上介紹這項新成果。

石窟寺是佛教東傳的重要物質遺存,其石刻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重要類型。在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石窟寺及石刻有三百零七處。

石窟專委會主任孫英民表示,近年來,一系列先進技術的開發運用,對於加強石窟保護、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價值意義深遠。

微信掃瞄 觀看復原效果

「這尊觀音石刻的修復方法融和歷史文獻參考、數字化(數位化)技術、雕塑技術、顏色檢測分析技術為一體,讓原本早已面目損毀、衣飾模糊的觀世音像龕重現芳華。」高俊蘋展示了虛擬復原後的照片,這尊立像臉龐圓潤、神態溫雅,略微擺動的身型與微傾的頭部,帶著慈眼視眾生。

體認到數位技術對於文物修復的重要性,去年,龍門石窟研究院與技術公司聯手「拯救」石刻文物,這尊觀世音像成為首項成果。

據高俊蘋介紹,虛擬修復工作首先以三維掃描測繪數據判斷石刻面部的缺失情況;在充分考慮同時期、同類型造像規律的基礎上,結合老照片資料進行泥塑造型復原;再借助檢測儀器,判斷像身和洞窟的顏色殘留,還原出色彩;最終以3D列印技術完成實體復原。前來參觀的民眾,可以透過微信「掃一掃」,觀看虛擬復原後的AR效果。

其實,早在二○○五年,龍門石窟研究院就已啟動「龍門石窟三維數字化工程」。截至目前,大部分窟龕的數據採集工作已陸續完成,建立了石窟三維數據庫,並對部分洞窟進行了三維建模效果的應用展示,使石窟文物本體的保護研究有「據」可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