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幽思】遺失的中醫外科

文/宋玉澄 |2020.01.16
2938觀看次
字級
戰國時期的扁鵲(註),創下了「望聞問切」的四診法,歷經兩千餘年,如此的診法仍在現代的中醫體系沿用不衰;然而,相對於內科的外科或外科手術,竟然在中醫的疆域上消失的無影無蹤,兩者相對,勿寧就是件怪事。圖/宋玉澄

文/宋玉澄

戰國時期的扁鵲(註),創下了「望聞問切」的四診法,歷經兩千餘年,如此的診法仍在現代的中醫體系沿用不衰;然而,相對於內科的外科或外科手術,竟然在中醫的疆域上消失的無影無蹤,兩者相對,勿寧就是件怪事。

先不談數千年來,冷兵器時代戰場上必見的大量箭傷、刀傷、斧傷……及夏代即有的寺人或日後的宮刑,無一不牽連到外科手術的救治或施術,奇異地卻少有此類的記載。直到隋大業六年(西元六一○),方由太醫博士巢元方等人編著《諸病源候論》有段記述:「金瘡腸斷者,腸兩頭見者,可速續之。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塗其際,勿令氣洩,即推內(納)之。」這段文字真實地描述腸子斷裂後,中醫師通過手術,把腸子重新續接的過程。

《諸病源候論》雖然證實了中醫有外科手術的事實,但終究是屬於小眾的專業科技,更何況其中有些謬誤,並未廣泛流傳。儘管日後的《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敘述,「佗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人們也把它當作是刮骨療毒的傳說,是小說也像是神話。事實上,偏於史實的《三國志》也提到刮骨療毒,只不過動手的是關羽軍中的醫生,亦可見證當時中醫外科手術的普遍進步與發達。

古代的中醫手術大體上仍具有現代西醫的模型,如消毒、麻醉、手術器具、縫合與用藥,尤其縫合術是中醫外科史上的重要發明,「桑皮線」就是常用的縫合線之一。宋代《睽車志》記載:「以刀自裁,收之不死,醫者以桑皮縫合其創,傅藥。」據老一輩中醫講述,桑皮線取用方便、不易折斷,且桑皮本身藥性平和,更有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桑皮線可被身體吸收,不需拆線;絲毫不輸現代西醫外科的縫合線。

古代的手術刀或器具長什麼樣子?華佗之前,就已經有許多關於中醫外科器具的記載,如《山海經》中記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有石可以為砭針,堪以破癰腫者也。」那時,人們用砭石製作成各種醫療器具,如砭針、砭鐮,並且有大小不同的尺寸。目前於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土的砭鐮,距今三千四百年,應是世界上最早的手術刀。

秦漢之後,外科手術器具不斷發展與擴大,而且隨著時代進步,手術器具也隨之愈精巧細緻。另外,手術器具也各有其名,其中,極為有趣的是「得心應手」(如圖下排左起第四支)、達摩一枝,都是器具的專有名稱。遺憾的是,這些東西都沒有流傳下來或繼續使用,所以現代人很少人會把中醫和手術聯繫在一起;甚至也不知中醫曾有光彩奪目的外科手術的一頁。

註:扁鵲,姓秦,名緩,字越人,是戰國時期(約西元前四○七年~西元前三一○年)的名醫,因他醫術高超,所以大家都用黃帝時期的神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