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第9屆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佳作】 有一座山

得獎者╱王育嘉 |2020.01.13
1652觀看次
字級

得獎者╱王育嘉

「阿嬤,有響尾蛇!」

隨著響尾蛇白環黑花窸窣作響的尾巴快速鑽進鐵路旁的草叢,阿嬤趕緊把我從鐵軌上拉開,我卻頻頻回頭,只好奇漂亮溜滑的牠,旅途會朝往何方?

那是第二度我從嘉南平原的一個小鄉轉學到高雄的第一天,國小前面有一條鐵道橫過。這是條運送貨物、原料的軌道,和我故鄉運甘蔗的小鐵路一模一樣。小學四年級某個上午,阿嬤牽著我走在不寬的鐵軌上,準備到教務處報到。我安心地讓阿嬤牽著,並不時仰頭看她多皺紋的側臉,那種放心就像小時候在廟裡仰望神祕的佛祖一樣。因為這回每天放學,她都會在家門前等我,老遠看到她,我就會大喊「阿嬤!」,飛奔而去,環腰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像抱住大樹、甚至一座山,那麼地安然。

想起小二第一度轉學來高雄,是媽媽帶到學校的,卻常常一個人偷偷沿著同樣的鐵道哭著逃學跑回家的情景。如今時隔多年,每次回想此事,就有一條小鐵軌沿著看不到盡頭的記憶軸線,在遠方搖搖晃晃。

我和阿公、阿嬤居住的糖廠位在四野都望不盡、廣袤的嘉南平原上,糖廠大門前橫著一條省道,和它平行的是縱貫線鐵路。好幾個足球場大的糖廠,有幾十排日式宿舍,光前門走到後門就有幾百公尺遠。後門外緊鄰著一條小鐵路,供運甘蔗的小火車在廣大的蔗園及村落間穿行。至於左右兩側,則是濃淡綿延、深邃的綠色海洋,風吹過時,一邊翻飛擺動著綠波、一邊唱著只有蟲子們才聽得懂的魅惑的歌曲,從出生開始即牢牢的吸住我的眼睛、耳朵、嘴巴和腳步。

小火車沿鐵道從遠方呼嘯開來,一路切開稻田與蔗園,划過小村與平原,最後氣喘噓噓開進我童年所居住的糖廠廠區內。每逢冬天糖廠忙碌的時節,夜裡小火車隱約的叩叩聲彷彿是我的安眠曲。

回憶就像坐著火車旅行,沿途切換不同的風景、聲音,有些在記憶中漸行漸遠,唯有味道不曾淡出,甚而如蛛絲般,交互牽引出早被遺忘的角落。小時候常常三、五玩伴跑出糖廠宿舍外,沿著鐵道去探險,追著滿載白甘蔗的火車,口水沿著鐵軌滴落,趁機抽它幾根,既刺激又好玩。學校規定撿到甘蔗可以到合作社換健素糖,在那缺乏零用錢和物資的年代,這可是一個多誘人的「規定」啊!

對於味道的記憶,母乳之味早在嬰兒期父母留我在糖廠陪伴阿公阿嬤那天起就已淡了。殘留的是不時飄散在糖廠空氣中的蔗糖香氣,以及阿嬤的味道──身上淡淡薄荷油夾雜她手中炒出變出的菜香味,兩股全然不同的味覺交互競爭著,綿延出好長一段歲月。最後如兩股螺旋交纏流進血液裡,形成一種樂觀的DNA,甚至讓我覺得可以平衡未來人生的種種酸苦。

相比我含糖量頗高的童年,阿嬤出生台南縣鄉下,因為家貧從小被送到我阿公家當童養媳。那個年代貧賤人家出生的女性命運率都如此,原生家庭可領到一筆錢、又省去了長大後必須的嫁妝,命好命苦再也眼不見為淨。那是農業年代一大批貧命女性用一生共同艱困度過的沼澤,而灶腳、後院、豬槽是她們修行的道場。後來「送作堆」嫁給男人時會有一座木製的菜櫥跟著她們,像一座山一樣代表婆家壓住她們的命。尤其開闔的菜櫥門,就像婆婆凶惡的眼珠子,張眼閉眼都緊盯著她們,一盯就盯了一輩子。

無法選擇出生、更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阿嬤每天從早到晚必須操持家裡大大小小的工作,伺候一家老小,一直到嫁給阿公之後依然如此。在我幼年依稀的印象中,曾祖母是一個很嚴厲的女人,裹著小腳挽著髮髻。來糖廠暫住時,像皇太后駕臨行宮,拄著拐杖沉沉的一扣一扣聲撞擊著地面,整座屋頂好像都要掉下灰塵來。永遠穿著一身黑色唐裝,常常板著臉、抽著菸,有時候舉著拐杖頤指氣使,令人不敢親近。我都躲得遠遠的,不敢靠近她,阿嬤的心一定天天都糾得緊緊的。

直到那一天透早,天還黑著臉,大家都還在睡夢中,忽然聽到一聲淒厲哀號,從再也不會醒來的曾祖母房間傳來。我和阿公從睡夢中驚醒,看見阿嬤俯跪在曾祖母旁抽泣。現在回想,當年阿嬤的那一聲劃破寂靜、淒烈悠長的喊叫,好像是從她的童年,綿盪半世紀而來;她一生所受的苦難、積累在胸臆之中的怨,彷彿藉由那一厲聲喊叫,穿過廳堂、衝出大門,還給了天地,所有恩義離捨,一筆勾銷。

然而阿嬤童養媳的身世是廟裡神明指示下擲出的筊,改也改不了,幾乎形塑了她性格的粿模。即使曾祖母走了,她的指點挑剔並不曾消失,仍藉助一座高大菜櫥投射的黑影壓制著阿嬤。其實也不是,是傳統對貧命女性的箝制,藉著小腳的曾祖母和有四隻小足的笨重菜櫥,共同壓住阿嬤的一生,讓她逃不出這座傳統的山影。似乎阿公也繼承了這個傳統,對菜櫥端進端出的菜餚極端挑剔,也帶給了阿嬤一生修也修不完的功課。

每天清晨天還未睜開眼,阿嬤瘦弱的身影就開始在廚房忙碌,張羅一家子的餐食。糖廠日式宿舍的廚房在進門玄關的左邊,一眼望去,一座木頭菜櫥以主人之姿占了大位,開闔的櫥門像發號司令的嘴,整天動個不停。剩餘不大的空間,左邊穩坐著一個深褐色陶製水缸,接著一張長方形木製層板桌權當流理台,右邊是兩個煤炭爐,一個燒水燒飯,另一個負責煮菜。早期光是升火就不是簡單的活呢!

原木製作的菜櫥比一個大人高些,中段有兩個抽屜,上頭兩個半圓形的銀色把手每天微笑著跟我打招呼。我搆不到的上層是兩片透氣木格柵拉門,裡頭有兩層,多半放置當日菜餚及一些食物水果等。抽屜下方是兩片嚴實的拉門,內有兩層,上面是幾罐阿嬤晒製的蘿蔔、高麗菜乾與各式醃製醬菜與鍋盤等;下層幾大罈裝神祕的是懂中醫的阿公自製的黑藥酒,經年泡製著他說不出口的夢,也是我童年每日臨睡前必喝的親情補藥。菜櫥是年幼的我心中一座神祕的山,時不時總想窺探一下,在望不盡的林深處奔跑著什麼美味?看不清楚的轉折處又藏有什麼驚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