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將靴改良加氣墊 太子爺指定

邱榆蕙 |2020.01.10
5489觀看次
字級
侯穇佑十年前動念為神將文化貢獻所長,用自身經驗改良傳統神將靴。圖/記者邱榆蕙
許多神將團成員都穿著侯穇佑做的神將靴。 圖/侯穇佑提供
侯穇佑也為宮廟設計周年紀念版的小型神將靴。 圖/記者邱榆蕙

【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神將靴師傅侯穇佑十年前捨棄製鞋大廠百萬年薪,回到出生地蘆洲鑽研神將靴的技術,以「感同身受」的方式,為神將製作千雙靴子,好口碑讓各路神明也到店指定他做靴子。侯穇佑國中為補貼家計,進入鞋廠打工,也因地緣關係成為蘆洲神將團的成員、扮過神將;因緣際會下,他將工作與神將文化兩者結合,成為神將靴師傅,為傳統民俗技藝盡一份心力。

在宮廟圈小有名氣的侯穇佑出身貧窮,父親是一名鐵工,養活一家五口並不輕鬆,因此他十五歲到鞋底廠打工學習打底,當時做一雙鞋底,工資三毛到五毛錢,「你能想像嗎?那時候一碗陽春麵就要十五塊,所以我設定一天至少要賺一千元,換算下來一天要做二千多雙才能到達目標。」

從小展現自主規畫的侯穇佑,高中畢業後,自己跑去辦理提早入伍,直到要搭火車去左營的那天,父親才得知訊息。他說,父親過世六年,至今猶記對方經常叨念:「你不要三更半夜讓我接到警察的電話,『侯先生,麻煩把你小孩帶回去!』」看似簡單的提醒,讓侯穇佑深植「歹路不可行」的觀念。

做鞋如同做人 要面面俱到

退伍後,侯穇佑進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也在鞋廠,負責送貨、整理雜物,之後受老闆肯定,放手讓他經營各大夜市的直營店,從開版、選樣、設計、推銷、跑單樣樣精通,他仍不以此滿足,再到台中拜師學藝,習得「做鞋與做人一樣,要面面俱到」的精神,前後受到寶島皮鞋、夏姿服飾以及後來的阿瘦皮鞋、La new等知名品牌青睞下單,後來,返家開業,成立自己的店面。

三十五歲那年,侯穇佑聽聞蘆洲神將團的師兄弟提到很難買適合的鞋,使他動念為神將文化貢獻所長,曾扮過神將的他深知,成套服裝約四十公斤重,若沒有好的鞋子,神將不僅步履蹣跚,還很容易跌倒,所以他用自身經驗下去改良傳統的靴子。

侯穇佑解釋,傳統神將靴沒有分左右腳,開口部分是用零錢包縫手法,因此怎麼穿都會「卡卡」的,他從最難做的楦頭開模,設計左右腳的分別,選材從布料、拉鍊到橡膠鞋底皆擇優,並特別在鞋底加入氣墊,讓承重得以紓緩,貼心設計獲得客戶讚賞。

有形無形眷顧 為神明服務

有一次太子爺廟的信眾,到侯穇佑店裡說:「太子爺起駕時指示我們來採購靴子。」有趣的是,雙方素未謀面;一名鐵齒的軍官,為自家開的宮廟尋購靴子,經過店門口車子卻無法發動,直到進店裡談話再出門,機車又好了,讓對方也覺得不可思議。令人感到詫異的情節,對侯穇佑來說卻是司空見慣的日常。

如此因緣讓他至今已為台北靈安社、艋舺青山宮、蘆洲內湖神將聯誼會,桃園護國宮、新竹城隍廟、嘉義民雄廣澤會館、台南新營月港神將會、台南學甲區頭港鎮安宮、屏東普龍殿等大大小小宮廟服務,打造近千雙的神明靴。

然而小眾市場供過於求,遇過月零業績的窘境,加上親人壓力,讓侯穇佑一度想向神明「請辭」,但是每逢生意慘淡的時候,又如有神助般進單了,他認為這是一種啟示──做神將靴是此生的使命。

侯穇佑笑說,雖然當初投入的一百萬資金未回本,但他自認受到有形與無形的眷顧,為神將、劇團表演者、歌仔戲演員等角色做出最好的靴子,間接為傳統民俗技藝文化延續生命力,他謙稱自己只是製鞋三百道功夫中的一環,不確定這個行業還能做多久,但是只要還有機會,他就會繼續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