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聖宮的九龍大石雕,龍王右手掌王印,左手持朱砂筆,威風凜凜。圖/廖壬戊
南聖宮的九龍大石雕,龍王右手掌王印,左手持朱砂筆,威風凜凜。圖/廖壬戊
文/廖壬戊
南聖宮位於斗六市東南方郊區,舊地名為「番仔溝」,占地數頃,主祀關公,廟貌巍峨壯麗,內部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肅穆。正殿前視野開闊,擺飾九龍大石雕,是禮請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州名工巧匠精雕細琢,費數年才完成,得來著實不易!
放眼望去,九龍大石雕規模壯觀、氣勢磅礡,實在震懾人心!龍王高坐在上,頭頂大紅花、昂首怒目,雙眼如炬炯炯有神,只見口吐清水,右手掌王印,左手持朱砂筆,威風凜凜。八龍子陪侍四方,各顯神勇,形貌栩栩如生。朵朵彩雲飄浮如詩如畫,下有浪花翻滾,錦鯉悠游自如,浮沉不定、若隱若現,唯妙唯肖,還有鳳凰飛舞,在陽剛氣氛中,洋溢著高雅柔和。
雕刻手法熟練,刀工犀利,繁文縟節的細膩條紋清晰可見、層次分明,線條曲折有致、自然不造作可品味出其精美的獨特藝術氣息。
眼看龍飛鳳舞,令人腦海浮現有關於龍的種種傳說。自遠古以來,龍就被視為吉祥又神聖的動物,凡是皇宮、廟宇總要雕繪龍的圖騰,以展示莊嚴隆重的氣氛。
如今,台灣的廟宇若是不雕塑上龍的聖體,總覺得似乎欠缺什麼似的,有點怪怪的感覺!迎神賽會時,一定要舞龍助陣,才能顯現盛大場面。每年的端午節,划龍船比賽成為主要活動,全然是拜龍頭之福所賜,中南亞半島有些國家也有划船比賽,造型類似划龍舟,可惜獨缺龍頭,氣勢劣遜一著。
中國人常洋洋得意地自誇是「龍的傳人」,更進一步將其譜曲唱出歌來;皇帝自己把龍繡在大衣前,稱為「龍袍」,只有他才能穿著,他是龍之子,是龍的化身,貴氣十足,人人見到龍袍,非跪拜不可。現代的中國,皇帝早已作古,錦繡龍袍已成為骨董,但,龍仍然是市井小民的聖物,引得許多人都在問:「古時候真的有龍這種動物嗎?」
十二生肖中,屬龍的人最吃香,雖然無法坐上皇帝的龍座,只沾上邊緣就沾沾自喜,一有人問到生肖,他會洋洋自得地大聲說出「龍」來,還笑容滿面呢!每逢十二年一次的「龍年」,也是嬰兒潮之年,當年生育率都大幅提升,原來大家都希望生個龍男或龍女,為家族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