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茶商大量從越南、印尼、大陸等地進口茶葉,由於價格便宜,很多被拿來製作茶飲料或用於一般飲料店,也有不肖業者與台灣茶混充,冒充是高品質的高山茶。日前衛生單位檢驗出約有二十一萬噸越南茶殘留農藥「大克←」,消費者飲用安全堪慮。
大克←是一種有機氟化物,用途是殺←,可用於碗豆、菜豆及毛豆等豆菜類與柑桔類中,若長期使用,會導致體重下降及肝腎病變。由於茶葉屬消耗品,國人飲用量大,因此禁止使用在茶葉上。
而越南進口茶被製作成茶飲料,市場很大,不少民眾都愛喝市面上各式各樣茶飲料,甚至有人每天一罐,當此事披露時,引起不少恐慌。衛生單位指出,這批茶早已被退回原產地,未流入市面,消費者不必太過擔心,未來會加強檢驗,嚴加把關。也有業者出來保證,自家飲料沒問題,都有層層把關。
越南進口烏龍茶約占進口市場七成,有茶農透露,雖然這批茶被退運,但未來難以保證是否還會假其他名目混入台灣,這樣的事「根本防不勝防」。立委賴幸媛則強烈要求政府全面禁止越南茶,並將有問題茶葉全數銷毀,以確保民眾安全。衛生署表示會採逐批檢驗方式。
此事件影響消費者信心,有茶商信心喊話說,台灣茶農不會用這種農藥,若民眾擔憂,應購買有品牌、有公信力的茶。王端鎧說,自家沒有茶園,茶葉多向茶農購買後,再在自家茶廠加工生產,控管良好,不會發生類似問題。
一位喝茶喝了二、三十年的老先生說,他不會擔心這種問題,相信台灣茶品質還是不錯的。他認為,這應是少數不肖業者所為,不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越南茶葉品質較差,口感也不好,仔細看還是可以分辨。
常在茶飲料店消費的吳先生說,越南茶驗出殘留農藥確實很可怕,擔心健康受影響,但他認為,若有越南茶葉混充台灣茶,或單單使用越南茶葉泡茶,泡出來的茶應不怎麼好喝,消費者對這樣的茶興趣也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