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公布去年12月外匯存底為4781.26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央行昨公布去年12月外匯存底,受到外資巨額匯入與歐元兌美元升值影響,央行出手調節,外匯存底大增,我國12月外匯存底金額為4781.26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且外資持有新台幣資產占外匯存底比重也達歷史新高。
央行外匯局局長顏輝煌表示,去年12月外匯存底增加有3大因素,主要是歐元等貨幣對美元升值,歐元兌美元升值1.8%,日圓、英鎊、加幣對美元都升值,持有的外匯折成美元後金額增加;第2是外匯存底投資收益挹注;第3,資金短期集中巨額匯入,主要是外資因年底季節性因素有巨額匯入的情況,外匯市場波動度大,央行有進場調節,但並沒有特定目標價位。
外資從去年底就持續淨匯入並投資台股,外資12月買超台股586億元,帶動台股衝上12000點,台股指數上漲4.4%。據央行統計,去年12月外資持有新台幣資產合計為4,550億美元,約占外匯存底95%,比重與金額皆創下歷史新高,上一個高點是2018年1月,當時比重是94%、外資持有新台幣資產約4200億美元。
顏輝煌表示,現在台股殖利率高,台灣經濟情況也比南韓好,因此外資積極進場買台股,但即使外資占外匯存底高達100%,「央行也絕對有能力維持市場秩序。」且並不等同於95%外匯存底皆是由外資持有,外資在匯市的進出和外匯存底變動沒有太大關係,即使外資因國際因素匯出,除非央行進場調節,外匯存底也不必然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