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去年將公車票證導入電子支付。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嗶」經濟發威,國內行動支付交易額,去年11月累計消費額突破1千億元,金管會銀行局昨天公告,去年前11月行動支付交易額1003億元,是去同期的2.4倍(418億元);銀行局也同步統計國人去年刷卡金額,2019年前11月國內刷卡消費金額已達2.93兆元、創下史上新高。
根據金管會統計,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在2016年僅14.9億元(當年從3月才開始統計)、2017年為148億元,2018年一舉達到478億元;至於2019的全年度數字尚未出爐,不過,光是2019年的前11月統計數字,一口氣就來到1003億元,繼續寫下歷史新高。
若進一步比較,行動支付去年前11月的累積交易金額是2018年同期(418億元)的2.4倍。
智慧型手機在台灣使用高度普及,根據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調查,我國行動上網率已突破9成(91.2%),行動上網普及,帶動國內行動支付交易金額更不斷擴大,年年創高,並呈現翻倍成長。
針對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呈現「跳躍式成長」,金管會銀行局官員說明,由於近兩年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愈來愈多消費者願意且開始使用行動支付,加上店家及消費通路願意接受手機付款的比例也大幅攀升,使得去年行動支付能夠一舉突破千億元關卡。
官員表示,行動支付交易類別總計有6大項,包括:手機綁信用卡(TSM)的行動信用卡(如Apple pay)、行動金融卡、手機綁電子票證(如易卡通)、QR Code(掃碼支付)、電子支付O2O及行動收單(mPOS);其中,使用最大宗占比是「行動信用卡」,也就是手機綁定信用卡付款。
此外,手機綁定信用卡比重大幅攀升,明顯有效助攻國內消費刷卡金額;根據統計,國內刷卡支付金額去年前11月已經來到2.93兆元,同樣也是歷年史上最高金額,官員預估,去年全年度可望超過或接近3.2兆元。
不過,目前行動支付交易額占整體消費金額比重仍不高,但隨著行動支付發展快速,為了保障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安全,金管會提出相關風險管控辦法,包括商家收付款應採專碼專用、提供付款客戶掃碼也應限定使用時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