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受全球經濟及金管會政策的影響,投資型保單、保障型壽險商品及長期照護相關保險商品將受到市場青睞,台灣保險市場保費收入受到儲蓄險強制增加死亡保障的影響,成長速度將減緩。政大銀保中心報告指出,多數民眾透過銀行買保險,未來銀行通路主力商品將是簡單易懂型的保障型壽險及健康險商品。
政治大學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發布「銀行保險市場年報」, 報告指出,去年影響保險市場的重大政策,包括儲蓄險強制增加死亡保障、新制資本適足規範(ICS)、國際會計準則IFRS17施行、限制銀行佣金發放,以及保險業投資轉趨嚴格等,對保險市場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保險業資產增長減緩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報告預期,隨著市場業務競爭激烈,未來保險業家數可能保持穩定但緩降趨勢。但壽險業海外據點投資受到政策鼓勵,可能持續增加。
報告指出,美國降息且台灣維持低利率環境,銀行通路販售的保險商品以類定存商品及投資型保單為主,但受到金管會提高儲蓄險保障成分、準備金利率調低、房貸壽險政策調整與限制銀行佣金發放等措施的影響,過去最高市占率達六成六、近年來多維持在五成五的銀行保險通路市占率,恐將首度下滑至百分之五十以下。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指出,銀行通路的特性是賣互補性、共利性的保險商品,類定存商品及投資型保單就屬此種商品,只要說「買這個利率比定存好」即可。但在政策引導下,未來銀行通路產品多樣化是必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