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方章。
印文:臥冰求鯉。
篆書邊款釋文:「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二十四孝之一,俊光作。
全印是以秦篆文字創作而成,以單純的線條為主,運用字體縱橫交錯的特性,使結構產生變化,豐富整體空間;而印章的邊界線有虛有實,甚至斷裂一大段,主要目的是要留白,這「虛室生白」是用來突顯主體,亦即莊子所標舉的「無用之用」。
小篆創始人是秦丞相李斯,他將籀文(大篆)刪繁就簡,省改而成,也可稱為「秦篆」或「斯篆」。又因形狀如箸(筷子),亦稱「玉箸篆」,又有人認為小篆筆畫如筋,因而以「玉筋篆」雅稱。
前人用這麼多樣的稱呼,無非是要形容小篆「骨強筋健」的線條本質,如同書法一般,強調「筋」、「骨」、「肉」,三者是字體力與美的象徵。
這樣的審美標準在晉朝,書聖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就已經發表過了,她在《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小篆優美,因為線條純粹,一筆之間乾坤俱現,不須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