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多節脊椎感染傳統治療須從胸腔或腹腔進入脊椎進行手術,傷口大、復原慢;現在這類手術可利用胸腔內視鏡治療,約三、四個傷口,每一傷口僅約一到一點五公分,術後患者復原快,可立即復健,患者復原快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醫師江長蓉指出,會發生脊椎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於受過脊椎相關的手術治療、老年人,以及身體免疫功能不好者,如患有糖尿病、洗腎的病人或是有施打毒品習慣的人。脊椎感染後,病人會出現背痛與神經症狀,較嚴重者會有下肢無力,甚至癱瘓的可能。若沒及早治療,可能引起敗血症死亡。
江長蓉說,對於有脊椎感染的病人,除了使用抗生素治療外,最重要的是使用手術方法清除病灶;脊椎感染大多是侵犯脊椎前半部,傳統須經由胸腔或腹腔進入,到達脊椎前方進行手術,也就是必需經由開胸或開腹執行清創手術,因此傷口往往長達二十到三十公分,對胸部、腹部肌肉的破壞也較大,患者失血多,併發症機率也高,因此復原時間長,對於年老病人危險性更高。
所幸目前有內視鏡手術,採用胸腔鏡或腹腔鏡輔助進行,除了可由內視鏡更清楚且直接地看到病灶外,對於周遭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破壞較小,失血量很少,發生肺部及腹腔合併症的機會也較小。
江長蓉說,接受胸腔鏡或腹腔鏡輔助的脊椎內視鏡手術的病人,只有三或四個約一到一點五公分的傷口,術後傷口疼痛不明顯,且可儘早進行復健治療,病人預後快很多。
但若病人先前已有接受過多次胸部、腹部手術或曾有胸腹部感染的病人,因內部沾黏情形會較嚴重,並不適合使用這種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