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之間】 兒子的不表態

文/珍妮佛 |2019.12.27
2000觀看次
字級

文/珍妮佛

隔壁劉媽媽最近常常來找母親訴苦,說自己渾身不舒服、情緒又低落,好像得了憂鬱症。在母親這個老鄰居兼「心理師」的諮商過程中,總算探索出讓劉媽媽身心不快的癥結點。

劉媽媽的三個兒子,皆是事業有成、擁有高社經地位的金字塔頂端人士,每個月也都會定期奉上豐厚的孝親費。我們常說劉媽媽最好命了,兒子「繳庫」的錢加上劉伯伯的退休半俸,讓她能「坐領高薪」,高枕無虞地過著自在又開心的日子。

前一陣子,娘家所在的公家宿舍因應國家老舊眷舍再利用的計畫,日後預計要收回,因此退休員工的遺孀們都收到通知,將「被迫搬遷」,須提前準備另尋其他住處。劉媽媽說,她幾次跟三個兒子講到這件事,竟然沒有一個兒子邀請她前去同住,讓她感覺很受傷。

「自己一個人不是比較快活嗎?難道妳喜歡跟媳婦住喔?」向來看得開的母親這樣勸她。

「當然不喜歡啊,我跟她們住一定會有婆媳問題啦!我又不會真的去住他們家,但也應該要提一下嘛,起碼說句『媽,你就搬過來跟我們一起住好了』,不是嗎?結果竟然沒有一個兒子開口……」

真相大白!原來,這就是讓劉媽媽悶悶不樂、身體不適的主因。

劉家兄弟仨都是孝順的孩子,我猜,他們可能也是深思熟慮過接母親同住會遇到的問題,因此才沒有主動提出邀約。或許,他們寧願「口不惠」也不要「實不至」,但是卻沒想到,媽媽需要的只是一點心意的表達而已。

其實,現在老一輩的長輩都能夠理解,兩代之間觀念不同、相處不易,所以也未必會期待與子女同住,像母親跟劉媽媽都是一人獨居,兩人對於「單身生活」也都頗能樂在其中。只是,即使老人家理性上有大智慧能夠接受「分居」利大於弊,但感性上還是期待能聽到孩子們說句好聽的話,讓自己「揪甘心」一下吧!

希望在母親不斷給予心理建設下,劉媽媽能一掃心中陰霾,不再執著於兒子們的「不表態」了,也不妨參考一下母親的建議,「我們就在兒子家附近租個房子,他們來看我們方便,我們有事找他們也方便。如果真的住在一起,搞不好以後他們連理也不想理我們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