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致贈一筆字墨寶「無上士」予澳門大學校長趙偉(右),並說明「無上士」是佛的名號,在中國「士」也是代表人中品德最高,以此期許澳門大學。圖/人間社記者李文暉
星雲大師獲頒澳門大學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2013年1月21日於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頒授學位。圖/人間社記者李文暉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18
體會真理 2-2
澳門大學校刊《澳大新語》記者採訪
時間:2013年1月22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客堂
提問十:教育要怎麼讓學生擁有這個修養?
大師:年輕人要受苦,要能禁得起折磨,不要太過嬌生慣養,等於塗在牆壁上的石灰,所謂「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人生要想留一點好的影響給人,自己也必須禁得起磨鍊。
現在的年輕人常被人稱作「草莓族」,沒有精神力、沒有使命感,不重視精神的作為,實在可惜,這也就沒有力量了。人應該要有力量,這個力量,比方:忍耐有忍耐的力量,智慧有智慧的力量,慈悲有慈悲的力量,負責任有負責任的力量,信心有信心的力量;人要產生力量,才能擔當這個世界給予我們的擔子。
提問十一:這個力量是不是相當於信念?
大師:欲望是人與生俱來的,等於孔子說:「食色,性也。」食、色就是人的欲望。在佛教裡也有所謂的「五欲」──財、色、名、食、睡,就是人的欲望。
欲望也是一種動力,人要有欲望才能進步。欲望有善法欲、染汙欲之分,染汙欲是不好的欲望,它會讓人煩惱,烏煙瘴氣;善法欲是好的欲望,像:我要做好人、我要做聖賢、我要普利天下。好的欲望不怕多!
提問十二:現在的年輕人急於求成,您怎麼鼓勵他們去做,才能在人生擁有成就?
大師:我想,一個人要先養成良好的習慣,然後再擁有健全的思想。所以,要讓他從幼年起就懂得禮貌、勤勞,懂得自己的使命感、人我之間分寸的拿捏。尤其人要想有前途,就必須自己做自己的貴人,不一定要靠別人幫忙;能幫忙我們的就是自己,自己幫忙自己最為重要。
提問十三:剛才提到孔子,有的人不太珍視生命,您怎麼看「不知生,焉知死」這句話?
大師:孔子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對生命、生活、生存的道理都不知道,死亡的道理又怎麼會知道呢?不知道「一」,怎麼會知道「二」?所以先知道「生」,後才知道「死」。
其實生死不是兩個,是一個,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死是靠在一起的,生死是循環的,有生就有死。所以,對於生縱然要注意、關心,對於死也不要害怕、擔憂,等於一顆黃豆、一粒稻穀,待它成長、結果了,再把種子埋到土裡,在陽光、空氣、水分等因緣具足之下,它又會再成長、開花、結果,所以生命是不死的。
提問十四:是否一個人解決了生死的問題之後,就什麼都不怕了?
大師:生死問題解決了,當然什麼就不怕了。什麼都不怕了,還要怕什麼呢?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死一如也。所以,能看淡生死,也是一種修養。
提問十五:可不可以說說您在人生經歷中,有哪些事或者什麼人對您的影響比較深刻?
大師:比方我信仰釋迦牟尼佛,他的思想、他的慈悲,會影響我;我信仰太虛大師,他為教的熱誠、服務的精神、公義平等,會影響我。另外,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三民主義」乃至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也都令我很尊敬,他們都影響了我。
提問十六:鄧小平先生如何影響您?是哪一方面?
大師:鄧小平先生不只影響我,還影響全中國。尤其他從北方來到南方,主張「改革開放」,促使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社會進步,不也讓大陸變得不一樣了嗎?
提問十七:「國家」這兩個字對您來說是什麼意義?
大師:人不能沒有國家,所謂「體之不存,毛將焉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個人都應該愛國,尤其現在中國很大,大家能愛護它,它就會更強、更大,將來在世界上也就免得再做過去的「東亞病夫」,給人家看不起。所以,要做一個健全的國民,就先要愛國。
提問十八:在您認為,是否人人都可以成佛?
大師:「人人都可以成佛!」你肯得承認,那麼你就是佛了。
成佛,不只是釋迦牟尼佛的權利,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那麼我有佛的性能,當然我也能成佛。等於澳門的特首,不只是一個人能做,全澳門有志的人都可以做,這是很公平、正義的。
提問十九:您覺得自己為何有這麼大的個人魅力,能吸引這麼多的弟子與信眾呢?
大師:這我就不太去想了,總是一種緣分,因緣來了就隨緣。不過你若真的要問,當然我也有我的哲學。什麼哲學?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或許有人會說:你們外表看起來不是很富有嗎?實際上富有是大家的,我自己很貧窮;我注重大家有,個人貧窮不要緊。
提問二十:你自己就什麼都沒有了?
大師:所謂「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就我個人,連身體都不是我的,「我」已經奉獻給了佛教,還要計較什麼呢?
提問廿一:這兩天,您提到希望澳門可以辦成一個世界的佛教研究中心,您為何覺得澳門有這方面的條件?澳門大學如何協助特區去做這件事?
大師:澳門接近中國大陸,所以中國大陸的文化在澳門垂手可得;甚至過去多年來澳門和香港、西方一直都有來往,也通香港、通西方,因此耶穌教、天主教在澳門也很興盛。
澳門這個地方,假如佛教或是各個宗教,大家共同來辦一個世界宗教研究中心或者佛教研究中心,讓澳門將來成為世界上研究佛學、宗教的中心,也就居「老大」的地位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