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花 古詩詞碰上阿卡貝拉

曹麗蕙 |2019.12.25
1879觀看次
字級
「碰!樂團」是國內外首支以古典詩詞為基底的無伴奏人聲樂團,盼透過流行曲風,讓年輕人愛上古典詩詞之美。圖/「碰!樂團」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激昂搖滾的《滿江紅》、爵士搖擺的《一枝花,不伏老》,融合放克、京劇和饒舌的《尋春半醉歸》,每一首古典詩詞在「碰!樂團」改編成A Cappella(純人聲無伴奏合唱)版本後,都「碰」撞出新風貌,團長紀景華說:「我們希望透過A Cappella音樂,讓古詩詞能更貼近年輕人,繼續在當代『傳唱』下去!」

二○一一年創團的「碰!樂團」,由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培養,原名「漢光演襲人聲樂團」,是世界首個將古典詩詞融入現代A Cappella的先鋒者,期盼透過流行音樂扎根校園,讓年輕朋友也能體會詩詞之美。二○一六年改名為「碰!樂團」,紀景華說,除了取用「詩」的英文「Poem」諧音,「也意指古典詩詞與流行音樂『碰』撞出火花。」

古今相映

搭配白話歌詞

「碰!樂團」是由三男三女組成的無伴奏人聲樂團,團員都不到三十歲的年輕歌手,來自馬來西亞的紀景華是最資深團員,主修聲樂的他,甫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研究所。他分享自小就讀大馬中文獨立中學,八成都是中文教材,國一到高三每周還得寫鋼筆字、練毛筆楷書,「唐詩三百首、文言文都要學,生長歷程離不開中華文化」。他笑說:「來到台灣讀大學時,一開始是因愛唱歌才入團,後來感受用A Cappella推廣古典詩詞是一件很酷、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事,就一路堅持至今。」

為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碰!樂團」並非照本宣科「重唱」,而是用現代觀點詮釋,賦予詩詞時代新生命,部分曲目還會創作白話歌詞串連古詩,讓古今情境相互輝映,再搭配多元的流行曲風,「盼能真正唱出年輕人心聲,與當代產生共鳴。」

例如《尋春半醉歸》一曲,改編、組合唐朝詩人張文規、崔道融的三首詩,道出茶能解杜康之醉、煩躁之憂。紀景華表示,A Cappella最酷的就是會以純人聲模仿各種樂器伴奏來演唱,《尋》曲融合抒情、放克、饒舌、京腔等曲風,在主唱、合唱之外,團員還能模仿二胡、效果器,甚至蟲鳴鳥叫等環境音聲響,呈現詩詞情境,「讓聽眾耳目一新,很有驚喜感!」

今年「碰!樂團」也受邀至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經典詠流傳》節目,獻唱改編自《論語》的《還記得他曾說》,小清新的輕快曲風,受到許多好評。

曲風多元

流行卻不流俗

「古典詩詞與經典最大魅力,就是每唱一遍都能有新的感悟,我們希望用A Cappella去傳誦演唱經典,傳遞當中的正能量,並讓更多人願意傳唱!」然而紀景華坦言,「碰!樂團」是帶著濃濃東方漢文化風味的A Cappell團體,相當獨樹一格,重視音樂品質與藝術價值,即使曲風多元創意,富流行性,還是堅持「不能流俗」。

此外,「碰!樂團」團員個個顏值高,演出也饒富舞台魅力,十分受到年輕學子歡迎。

紀景華笑說,當學生、觀眾表現得很熱情,眼神流露出驚喜、演出中跟著團員一起歌唱吶喊;或是表演結束後,跑來對團員說:「你們的音樂好棒,我好喜歡!」、「沒想到古典詩詞可以這麼好聽!」時,「這些回饋都讓我們好有成就感,覺得再辛苦都值得!」

對於未來,紀景華分享,希望「碰!樂團」能有更多機會赴世界各地的華人圈演出,讓更多人看到古詞新唱的風貌,也讓古典詩詞之美能傳唱全世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