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名焉隨想錄】 大匠世代和中國營造學社

文/陳名能(建築師,前中原大學副教授) |2019.12.24
5567觀看次
字級
台北故宮博物院。圖/陳名能(建築師,前中原大學副教授)
台北市城門整建-景福門。圖/陳名能(建築師,前中原大學副教授)
台北市城門整建-重熙門。revised圖/陳名能(建築師,前中原大學副教授)
台北市城門整建-麗正門。圖/陳名能(建築師,前中原大學副教授)

文/陳名能(建築師,前中原大學副教授)

民國初年成立的「中國營造學社」,由本地學人朱啟鈐,與歸國學者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等共同組成。他們從建築古籍研究、匠人訪談、實物測繪等入手,並以西方治學方法,有系統地研究中國的傳統建築,同時培育了下一代的中國建築研究工作者如黃寶瑜等。「中國營造學社」的學者專家,將中國古代民間「建築工匠」以及官府「將作大匠」優良的傳統建築工藝合於一身,免於失傳,並期發揚。

朱啟鈐(一八七一~一九六四年)祖籍貴州紫江,生於河南信陽,光緒舉人,並未接受西方教育和建築訓練,受知於袁世凱,官至總務總長兼交通總長。後棄官從商,為成功之實業家,一九一九年偶得宋代古籍《營造法式》視為珍寶,並委託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營造法式》北宋元符三年(一一○○年)編成,崇寧二年(一一○三年)頒發施行,由將作監少監李誡所作,是中國第一本詳細論述建築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對於古代唐、宋建築的發展,以及建築形制、工程裝修做法、施工組織管理,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

一九二五年朱啟鈐獨資創辦「營造學社」,一九三○年正式成立學術機構「中國營造學社」,自任社長,延攬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劉敦楨等建築學家,致力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朱啟鈐並實際負責或參與多項北京重要建築,如天安門廣場、中南海大門、北平中央公園、故宮博物院等之建設和重建,以及正陽門甕城之拆除。

劉敦楨(一八九七~一九六八年)湖南新寧人,一九○八年讀長沙楚怡學校,一九一三年官費日本留學,一九一六年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學習。一九二二年回國在上海創辦了第一所由中國人經營的華海建築師事務所,一九二三年創設蘇州工業專門學校建築科,一九二七年與南京國立東南大學等校合併為第四中山大學,劉敦楨帶領籌設建築系,後更參與創建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為中國建築學高等教育的源頭。

劉敦楨一九三○年加入北平中國營造學社,在中央大學建築系執教至一九三三年,同年舉家由南京遷往北平,就任營造學社專職研究員及文獻部主任,從事中國古建築研究。一九四三年重返中央大學任建築系教授,一九四四年兼任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

一九四九年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劉任建築系教授。一九五二年南京大學工學院獨立組建南京工學院,任建築系教授。從一九五九年起,劉敦楨主持編著《中國古代建築史》,著有《中國住宅概說》、《蘇州古典園林》,《劉敦楨文集》。

黃寶瑜(一九一八~二○○○年)江蘇江陰人,勤習書法、繪畫、篆刻,一九四一年考取中央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任助教,跟隨劉敦楨學習達七年。來台後,在台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開設「中國建築史」和「中國營造法」課程。一九五六年,黃寶瑜接受美國住宅總署邀請,在賓州大學進行國民住宅和都市計畫的學習與研究,同時訪問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加州諸大學,探討建築教育問題;一九六○年出版《中國建築史》,一九六一~一九七三年出任第一屆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

黃寶瑜於一九六一年成立大壯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市城門整建、中原建築系館、雙溪中央社區住宅等。並參與規畫設計石門水庫後池地區計畫、林家花園整建計畫等。金石書畫作品則出版有《玉潮山房印存》、《學藝邇言》、《雪浪居印》等。

我有幸親炙黃寶瑜先生的教誨,在中原就讀時,三、四年級各有一門黃先生的「中國建築史」及「城市社會學」課程,是我大學時代難忘的學習經驗。前者內容豐富,是黃先生得自劉敦楨的真傳精髓;後者是黃先生赴美學習城市發展和規畫的研究心得。這兩門課代表,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及西方現代觀念的建築師世代精神,從他的經歷,更反映了黃寶瑜在台灣戰後建築發展中所扮演的特殊關鍵角色。

中國建築的現代化,或現代建築的中國化,是至今尚待建築實踐和理論驗證的課題,但「中國營造學社」對中國傅統建築的整理和重估,是邁向未來不可或缺的奠基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