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兩手夾筆寫字。經台灣團隊治療,他一圓單手拿筆寫字夢想。圖/中央社
手指分割成功緬甸男孩張子墨先天雙手五指並連。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緬甸十五歲男孩張子墨出生時雙手五指並連,吃飯、寫字得用雙手「夾」住湯匙或筆,生活不便,甚至被同學嘲笑,但他樂觀以對。他今年來台接受手指分離手術,一圓單手拿筆夢想,現已可用右手單手寫字,雖然字體歪斜,他仍邊寫邊開心地笑了出來。
張子墨患有先天性手掌五指骨並連的疾病,雙手像「鴨掌」一樣,不論做什麼事都必須兩手合作,用「夾」的方式完成。
他是緬甸少數民族,出生在果敢地區,當地醫療落後,加上他家境貧困,父母雖為孩子難過,也只能聽天由命。二○一七年果敢地區動盪,父母無力照顧,將張子墨和其他流離失所的孩童送到仰光安置。張子墨在華僑學校學習,老師幫他取了華文名字。
今年四月,有骨科專長的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帶醫療團到仰光,看到張子墨的狀況,被他不被身體缺陷限制的勇敢感動,回台後組建跨專科醫療團,並資助張子墨來台就醫費用,希望幫他圓單手寫字和畫畫的夢。
張子墨來台接受手術,醫療團隊第一階段將他雙手的大拇指和手掌分開,第二階段再將中指和無名指分開,原先的「鴨掌」成功分割成三指狀,具備完整抓握功能。
張子墨受訪表示,很開心來台灣動手術,以往在緬甸學習時只能用雙手夾筆寫字,很不方便,速度很慢,還因為動作奇特被同學笑,手術後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他現在已可用單手拿起羽球拍,也能單手寫字,現場示範寫自己的名字,雖字體歪斜,已是一大突破。
為張子墨主刀的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育賢昨天在記者會說明,先天性手掌五指骨並連的發生率在國際約三千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一般在母體孕程第六周時,就可看到胎兒手指分離的狀況,因台灣產檢發達,在台灣極少看到像張子墨這樣嚴重的病例。
林育賢說,一般分離手指的手術會在兩歲前完成,如果太晚做,手指關節發育不良;張子墨已十五歲,開刀前除了手指並連,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的長度近似,且每根手指的遠端關節幾乎相黏,導致分割困難,手術難度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