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醜+少丟棄 惜食不浪費

文/丁一二 |2019.12.21
1599觀看次
字級

文/丁一二

2009年,歐盟首度呼籲消費者不要嫌棄長相不夠「正」的蔬果,其後,「醜蔬果」運動逐漸在英法等國掀起熱潮,並逐漸推展至全世界。但光是熱衷採購外形歪七扭八、個頭過大過小……的各式蔬果,其實只解決了一半的剩食問題,唯有採買後充分物盡其用,不浪費、不丟棄,才是真正的惜食又環保!

「醜蔬果」這件事,大約是2015年開始在英國發燒,許多知名的主廚(如傑米奧利佛等)都出來聲援,所以一時之間蔚為風潮,我與水牛先生聽到後熱血沸騰,進而決定學習務農。因此,把醜蔬果的誕生,說成是我們業餘人生的轉捩點,也不為過吧?

倡議獲得熱烈迴響

醜蔬果之所以能立刻得到這麼大的迴響,某種程度來說,也是道德的反擊吧?當這世界上有這麼多貧困的人,連飽餐一頓的機會都沒有,農場裡卻有一桶一桶的蘋果、紅蘿蔔、草莓,因為不符合超市要求的大小、形狀,就任其腐爛,大部分的人聽到,都會覺得這是不公正的事吧?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農作物,都在生產及消費的過程中浪費掉了,光是英國的超市,每年就丟掉24萬公噸的食物(引述自英國「地球之友」網站數據)。這些數字,震驚不少消費者,原來供應鏈的背後,耗損如此巨大的農業資源,因此推廣醜蔬果就是要提醒大家,即便長相不端正,醜蔬果的營養價值,並不輸市面上漂亮的食品。

不完美蔬果廉價賣

因此,大型超市開始廉價促銷醜蔬果,有趣的標題像是「完美的不完美蔬果」(Perfectly Imperfect),就是為了引起消費者的興趣。有時一整袋的蔬菜,一英鎊有找,的確很吸引一般家庭購買。

所以不難想像,今年初英國《獨立報》追蹤醜蔬果的銷售情形,發現有明顯成長。可惜的是,25%的醜蘋果、20%的醜洋蔥及13%的醜馬鈴薯依然被棄置。但在各慈善團體多年的推廣之下,能有這樣的結果,表示大型超市批發蔬果的標準,已經開始鬆綁了。

買了就解決問題嗎

但是,買了醜蔬果,是不是真的就一次解決了浪費食物的陋習呢?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調查全球各地浪費糧食的比例及原因,發現沒這麼簡單。

圖表顯示從生產到零售過程中,雖然各區域隨生產量及作物不同而有差異,但浮動的比例介於每人每年浪費了約100-200公斤的農產品,讓醜蔬果上架,基本上就是減少從生產到零售被棄置的食物。

然而,在北美及歐洲,近4成的糧食不是在生產線時流失浪費的,而是零售業者及消費者自己丟棄的。事實上,依據FAO調查顯示,每年光是消費者自己丟棄或浪費的糧食就高達95-115公斤。也就是說,醜蔬果到了歐美消費者家中,還是很有可能被丟進垃圾桶。

愛物善用才能達標

這樣看來,要解決浪費糧食的問題,消費者惜物愛物的心態,還是能發揮極大的功效。

自從開始耕種後,我跟水牛先生對於保存糧食也傷透了腦筋。每次收割菠菜或青江菜,份量都很大,即使冷藏,往往無法保持鮮度,以至於偶爾也會有打開冰箱,發現辛苦種的菜枯掉的時候。耕種回家已經很疲勞,還得清洗、分裝蔬果,有時實在非常懶惰。

換個角度想,如何減少浪費,已經不是超市願意上架醜蔬果就能解決的,而是整個消費習慣的問題。越是富裕的國家,往往越能一次大量購買糧食囤積,以備不時之需。但一次大量採買以及超市包裝固定份量,導致消費者回家還要分裝的不便,都可能是造成浪費的副因。

關於這點,或許要求自己改變習慣,更能解決問題吧。

(本文原載於《上下游》,作者為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藝術史博士,現定居英國,平日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假日是熱愛泥土的小農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