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 120周年 漢字之美 重新發現甲骨文 文/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2019.12.14 語音朗讀 25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位於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圖/新華社 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與甲骨文結緣四十多年。圖/新華社 遊客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觀看展出的卜甲。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走過一百二十年,甲骨文及後世文字的價值正益發受到珍視。 位於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內,一堂面向幼兒園大班的漢字課正在進行。螢幕上顯示「人」、「日」、「田」等幾個甲骨文,從字形看與現代漢字十分接近,陸續有小朋友猶豫著念出聲來。當老師告訴他們,這是三千多年前祖先用的文字時,伴隨著一雙雙瞬間瞪大的眼睛,唧唧喳喳的私語匯成了整齊的一聲「哇哦」。 「甲骨學堂自開辦以來,無論參與者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類似的場景反覆發生。」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負責人楊軍輝說,很多人在這裡第一次發現漢字的神奇之處,而讓公眾認識甲骨文、了解漢字的傳承和歷史,正是這個公益性課堂的初衷。 外地人到訪安陽,除了名震海內外的殷墟,中國文字博物館愈來愈成為另一個必去之處。因為這裡是中國大陸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文字歸巢」,首任館長馮其庸曾這樣評價中國文字博物館的設立。在許多人心目中,身為甲骨文的故鄉,安陽當之無愧是漢字的家。 書寫新時代的篇章 「殷墟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類。因為它是人思想的反映,是歷史的直接紀錄,它讓我們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也讓我們直接面對商代的文明高度。」曾主持殷墟考古發掘二十餘年的唐際根說,甲骨文和殷墟使傳說中的商朝徹底被證實,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往前推進了一千年。 作為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雖然深埋地下數千年,甲骨文一出土即可被部分識讀。一百二十年來,共發現不重複的甲骨文字四千五百個左右,已識讀約三分之一,剩下的多是人名、地名。看似不可思議,卻正是漢字的獨特之處。 「跟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聖書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瑪雅文字不同,甲骨文沒有死,一直綿延流傳下來,演變成今天通行的漢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漢字是唯一沿用至今的,對破解其他古文字也能起到重要借鑒意義。 宋鎮豪與甲骨文結緣四十餘年,大多數時候是枯坐冷板凳,卻樂在其中。他說:「甲骨文到今天還有生命力,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們不搞研究誰來搞?有一種學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裡面。」 歷經三千多年漫長歲月的淘洗,漢字也不斷遭遇挑戰,然而每一次都能化解危機並自我完善,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穩定性。 「在造字階段,漢字突破以形表意,走上了『形聲化』道路,天地為之一寬;隸書的產生,突破了古文篆體書寫效率低下的困境;二十世紀,漢字放棄拼音化道路,完成了現代轉型。」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漢字不斷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漢字文明是中華文明智慧的體現。 從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隸書、楷書,漢字的結構數千年來沒有改變,人們得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溝通思想。它寫下了商王的夢境、孔子的思考、司馬遷的史書,記錄了唐詩宋詞的風韻,並將繼續書寫新時代的篇章。 新技術無法取代漢字 作為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在不同場合被年輕人問過同一個問題:「信息化時代了,想交流對著手機說句話就行,語音、視頻也能存儲很久,文字還有那麼大用處嗎?」 即使早已回答過很多遍,黃德寬並不吝嗇重複。他認為,文字的價值需要審視,更需要正視,「語言文字儲藏的信息最能經得起歷史檢驗,互聯網是傳遞信息的新技術,不能代替語言文字的功能。從中華文明的誕生與發展看,漢字發揮了關鍵性、基礎性作用。」 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商朝是否存在屬於懸而未決的千古之謎。中國從哪裡來,中國歷史的可信開端究竟在何處?這一事關文明起源和民族認同的課題,因甲骨文的豐富記載而曙光初現。戰爭的勝利、奴隸的逃跑、國王的夢境、流星雨的爆發……甲骨文還原了一個鮮活的商代世界。 「甲骨文具有極大的文物價值、史料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是重建中國上古史,透視三千年前殷商社會生活的重要素材。」宋鎮豪說,甲骨文不僅是可以「證經補史」的物質文化遺存,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從三個桶子 看上海變化 下一篇文章 創意展現漢字 甲骨文大數據平台發表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大陸社會觀察 】河南古都 為何能走紅網路?創意展現漢字 甲骨文大數據平台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