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 3D列印 龍門石窟觀音石刻 虛擬復原

 |2019.12.03
146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著長裙披飄帶、腰身微微傾斜,一尊觀世音像龕窈窕而立,細細觀摩,卻只見瑤鼻小口不見眉眼。歷經歲月洗禮和人為損壞,觀音像的上半側面容早已損毀不見。近期,借助虛擬復原技術,這尊位於龍門石窟萬佛洞前室南壁的觀世音像龕「修復如初」,以「線上AR展示+線下3D列印」的形式,穿越千年時空重現芳華。

石窟寺是佛教東傳的重要物質遺存,石窟寺石刻是中國文化遺產中重要類型。

在中國大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石窟寺及石刻有三百零七處。

這項新成果是龍門石窟研究院信息資料中心主任高俊蘋,日前在河南安陽石窟藝術研究學術研討會上所發表介紹。

「這尊觀音石刻的修復方法,融合歷史文獻參考、數位化技術、雕塑技術、顏色檢測分析技術為一體,讓原面目損毀、衣飾模糊的觀世音像龕重現芳華。」

高俊蘋展示虛擬復原後的照片,這尊立像臉龐圓潤、神態溫雅,略微扭動的身軀與輕輕傾斜的頭顱,勾勒出優美的身體曲線。

高俊蘋介紹虛擬修復工作,先以3D掃描測繪數據判斷石刻面部的缺失情況;在同時期、同類型造像規律的基礎上,結合老照片資料進行泥塑造型復原;再借助檢測儀器,判斷像身和洞窟的顏色殘留,還原出色彩;最終以3D列印技術完成實體復原。參觀者也可以用手機「掃一掃」,觀看虛擬復原後的AR效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