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文化】 策畫台灣專屬的清粥小菜式旅行

口述╱游智維採訪整理╱秦雅如 |2019.12.01
2480觀看次
字級
藝術家楊士毅創作的鳳凰樹剪紙象徵著人們該思考信仰的本質,回到文化的最初,我們或許沒有宗教,信仰的卻是賦予人類生存的太陽、月亮、山川、河流與土地。圖╱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在台南公會堂等場地舉辦手繪燈籠活動,鼓勵民眾參與繪製自己心目中最喜愛、也最想要推薦給外國朋友的台南印象。圖╱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作者簡介游智維 圖╱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口述╱游智維 採訪整理╱秦雅如

台灣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島嶼面積不大,可是地理位置很特別,西邊是全世界最大的歐亞大陸板塊,東邊是全世界最大的太平洋,這個位在巨大陸地跟海洋中間的狹小島嶼,在自然景觀上,因為板塊擠壓的關係,形成了兩百六十八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在世界上密度很高,也因為在這麼小的島嶼上瞬間拉起這樣的高度,創造了獨特的地形地貌以及生物的多樣性。

自然景觀在台灣累積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樣一個島嶼形成之後,早先有原住民族居住於此,先不論南島語系究竟是從台灣開始、還是最後遷徙來到台灣,這在目前的相關資料上還需要繼續研究跟找尋最終的真相。但不可諱言的是,在台灣這麼小的島嶼上,原住民族的多元性也非常驚人,目前獲得正名的就有十六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持續在找尋相關資料,來確定自己族群的差異與存在。

後來在短短的四百年之間,又來了閩南沿海的泉漳移民、福建廣東山區的客家族群,然後日本人來到台灣,到現在有很多東南亞新住民,都來到了這個島上。我說台灣是個不可思議的島嶼,就在於自然條件加上移民遷入,創造了它的多樣性,不只是生物多樣性,還有族群文化的多樣性,因此相較於許多國家,台灣雖然小,卻充滿了非常蓬勃的生命力,它也許不是古木參天的巨大森林,但就像草地上長出各種奇特的、大大小小不同的植物,我們因應環境接受外來事物的包容度很高,還會再把外來文化落地轉換長成台灣自己的樣子。

台灣是個奇妙島嶼

如果比歷史文化,台灣無法和京都一千三百多年、華夏文明五千年,或者埃及、希臘相比;要比進步,可能沒辦法跟紐約、東京、新加坡這些在近代發展上,資源高度集中所創造出來的城市相比。

可是台灣卻能夠滿足現代國際社會中,人們以自我為核心的網路世代的個性,也就是不斷找尋自己存在的價值,因此開始期待「我的旅行應該是我想要的樣子」。上個世代以前的人,也許父母讓他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甚至跟誰結婚,就算有怨言,也不會、或者沒辦法改變,可是現在每一個人都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賦予的生活。

我將台灣的多元性比喻為擁有一千盤小菜,就好比清粥小菜店,可以選擇在清晨時分去吃,那是一種習慣;可以選擇中午吃,因為覺得午餐不要吃太飽;可以在疲憊工作完一天之後吃,那是一種忙碌完的慰藉;也可以選擇在三更半夜睡不著時去吃,那是能讓人滿足的宵夜。

台灣許多清粥小菜的店家營業長達二十四小時,餐檯上不斷端出各種時令炒菜或是傳承很久的古早菜色,有趣的是,除了供應當季的菜餚之外,還有很多可以存放很久的經典滋味,像豆腐乳、土豆、醬瓜、滷豆腐、炸紅麴排骨等,有些人要吃清淡的、有些人要吃重口味的,通通可以滿足;要吃白飯、吃粥、喝湯,也全都有。

這是我覺得台灣在全球的觀光角色定位上,最有機會去凸顯的,畢竟我們過去對於全球旅客來說,印象並不深刻,或者就算知道台灣,也常常只看到某一個面向:喜歡3C的人,認為台灣是個科技之島,生產製造電腦、手機;喜歡文化的人,知道台灣有座世界上很重要的故宮博物院,擁有東方文明數千年累積下來的文物;喜歡大自然的人,則看到台灣豐富的山海資源。

有些人因為這些目的而來,可是也有很多人是因為要去中國才順便經過台灣,或是要去東南亞、東北亞才轉機到台灣。無論是為了台灣而來,還是旅途經過而來;無論是轉機待了八個小時,或者特地來玩,我覺得都很好,台灣應該把握每一個跟世界接觸的當下,把我們最熱情、最真實、最精采的那一面呈現出來,讓外國遊客有機會接觸、挖掘到他想要的,形成印象,進而創造下一次再來台灣的機會。

(摘自《讓世界旅人看見台灣:地方創生×觀光創新的12堂課》,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游智維

DTTA理事長,風尚旅行社、蚯蚓文化整合總經理,同時也是跨商業、社會與文化領域的產業顧問。透過旅遊設計服務,滿足消費者對行程規畫的需求,在旅行中帶入設計參訪、文化考察、農業體驗、環境永續等主題,讓旅人們在假期中得到最大感動與收穫。將理想落實在台灣在地,規畫鄉鎮小旅行,更透過跨品牌合作推出「習作假期」,在旅程中學習、在細節中感受,由職人帶路體驗;與肯園國際、CNFlower、墨色國際、長京文創、TSJ修復團隊等公司合作各主題路線,持續創新深度的、新形態的旅程服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