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必修課 文/人間社記者吳仕英 |2019.12.01 語音朗讀 286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徐明基居士 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張瑞芳居士 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陳榮方居士 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妙麟法師 。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文/人間社記者吳仕英 佛光山法寶講座主題「菩薩的必修課」,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法寶堂舉行,禮請佛陀紀念館行政辦公室主任妙麟法師主持,高雄科技大學陳榮方教授、張瑞芳教授、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徐明基與談,分享各自體證。 妙麟法師表示,佛光山就是「菩薩的必修課」的第一個地方。這裡有許多課程可以選讀,充實自我內涵;服務奉獻的工作,讓人內外皆美,福慧雙修。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所以要把握好因好緣,依著佛陀的教誨,「以戒為師,以法為師」;透過聞思修證,成為人間菩薩行者,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陳榮方引用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第一冊〈平等〉一文,提及國父孫中山先生提倡革命時,曾對世界發出「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宣言。世間真的能做到平等嗎?《法華經》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逢人就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佛說菩薩睒子經》提到睒子菩薩愛護大地,不敢重踏,就怕踩痛大地。菩薩啟示大家看待別人,如同對待自己一般。 陳榮方表示,真平等具備「思想正確、合乎理性、非強制性」。佛教倡導人我平等、男女平等、生佛平等、聖凡平等、理事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同體平等精神。 自從做了阿公後,陳榮方疼孫,看校園中的學子,也是人家的寶貝兒子、孫子,用同理心來對待學生。比如,學生資質不同,要換位思考,給予適當的協助。有了同理心,就能滋長慈悲心,菩提心就會顯現。 張瑞芳導讀文章〈施無畏〉,指出佛經中,將布施分為財布施、法布施及無畏布施。布施的範圍很廣,除了財施外,也可以有時間的布施,服務的布施,心意的布施。另外,「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佛法真理,可以在精神、心理上,使人增上、超越,生生世世受用不盡。 觀世音菩薩又名「施無畏者」,因為觀世音菩薩對眾生不但布施慈悲,還讓人在精神上不會畏懼。要如何達到「無畏布施」,張瑞芳說明就是要讓一切社會大眾都能得到平安,和樂;不要有危險,無人受到欺壓,沒有不公不義的事情,要布施給一切眾生「無畏」。 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大無畏的精神革命;除三害的周處洗心革面,無畏布施,讓大家刮目相看。張瑞芳也分享自己的大阿姨照顧娘家、兄弟姊妹,甚至代為撫養三個外甥,實踐施人於無畏,樂心助人,讓家族上下都相當敬重。 徐明基以〈菩提心〉文中,指出佛教鼓勵信者要發慈悲心、忍耐心、無我心等。同時將「心」比喻為一塊田地,要有收成,必須先開發。「我們的心田中,擁有的是什麼?是雜草叢生,髒亂不堪嗎?」如果心地上充滿了自私、嫉妒、怨恨、鬥爭、貪欲等,是無法成長美好的功德。 徐明基分享,二○一八年五月在佛館大覺堂舉辦「佛光好音聲」決賽,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開示,雖然是比賽,也是星雲大師弘法度眾的方便法門,透過佛教的音聲,來啟發佛弟子的宗教情操及內心的般若智慧。 「修行要修心」,徐明基說明,發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佛道」修學佛法,追求真理;「下化眾生」布施慈悲、般若、智慧。有發心,就能發揮自己的功用與價值,利益家庭、幫助社會、貢獻國家,就能自度度人。 前一篇文章 朗朗晴空 明心見性 下一篇文章 【法寶講座】佛陀在哪裡?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人間行者心】出家生命的意義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 作者其他文章幽谷巨石獨木舟 都蘭奇景水上流【三好校園】台北市萬芳國小 勤播閱讀種子 點亮心燈台北.文山 登臨木柵訪貓空 純陽寶殿話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