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必修課 文/人間社記者吳仕英 |2019.12.01 語音朗讀 28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徐明基居士 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張瑞芳居士 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陳榮方居士 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妙麟法師 。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文/人間社記者吳仕英 佛光山法寶講座主題「菩薩的必修課」,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法寶堂舉行,禮請佛陀紀念館行政辦公室主任妙麟法師主持,高雄科技大學陳榮方教授、張瑞芳教授、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徐明基與談,分享各自體證。 妙麟法師表示,佛光山就是「菩薩的必修課」的第一個地方。這裡有許多課程可以選讀,充實自我內涵;服務奉獻的工作,讓人內外皆美,福慧雙修。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所以要把握好因好緣,依著佛陀的教誨,「以戒為師,以法為師」;透過聞思修證,成為人間菩薩行者,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陳榮方引用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第一冊〈平等〉一文,提及國父孫中山先生提倡革命時,曾對世界發出「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宣言。世間真的能做到平等嗎?《法華經》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逢人就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佛說菩薩睒子經》提到睒子菩薩愛護大地,不敢重踏,就怕踩痛大地。菩薩啟示大家看待別人,如同對待自己一般。 陳榮方表示,真平等具備「思想正確、合乎理性、非強制性」。佛教倡導人我平等、男女平等、生佛平等、聖凡平等、理事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同體平等精神。 自從做了阿公後,陳榮方疼孫,看校園中的學子,也是人家的寶貝兒子、孫子,用同理心來對待學生。比如,學生資質不同,要換位思考,給予適當的協助。有了同理心,就能滋長慈悲心,菩提心就會顯現。 張瑞芳導讀文章〈施無畏〉,指出佛經中,將布施分為財布施、法布施及無畏布施。布施的範圍很廣,除了財施外,也可以有時間的布施,服務的布施,心意的布施。另外,「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佛法真理,可以在精神、心理上,使人增上、超越,生生世世受用不盡。 觀世音菩薩又名「施無畏者」,因為觀世音菩薩對眾生不但布施慈悲,還讓人在精神上不會畏懼。要如何達到「無畏布施」,張瑞芳說明就是要讓一切社會大眾都能得到平安,和樂;不要有危險,無人受到欺壓,沒有不公不義的事情,要布施給一切眾生「無畏」。 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大無畏的精神革命;除三害的周處洗心革面,無畏布施,讓大家刮目相看。張瑞芳也分享自己的大阿姨照顧娘家、兄弟姊妹,甚至代為撫養三個外甥,實踐施人於無畏,樂心助人,讓家族上下都相當敬重。 徐明基以〈菩提心〉文中,指出佛教鼓勵信者要發慈悲心、忍耐心、無我心等。同時將「心」比喻為一塊田地,要有收成,必須先開發。「我們的心田中,擁有的是什麼?是雜草叢生,髒亂不堪嗎?」如果心地上充滿了自私、嫉妒、怨恨、鬥爭、貪欲等,是無法成長美好的功德。 徐明基分享,二○一八年五月在佛館大覺堂舉辦「佛光好音聲」決賽,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開示,雖然是比賽,也是星雲大師弘法度眾的方便法門,透過佛教的音聲,來啟發佛弟子的宗教情操及內心的般若智慧。 「修行要修心」,徐明基說明,發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佛道」修學佛法,追求真理;「下化眾生」布施慈悲、般若、智慧。有發心,就能發揮自己的功用與價值,利益家庭、幫助社會、貢獻國家,就能自度度人。 前一篇文章 朗朗晴空 明心見性 下一篇文章 【法寶講座】佛陀在哪裡?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朗朗晴空】空有不二【人間行者心】人間文學書香味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4佛法 其實很懂你的心【人間行者心】人群邊緣的風景—— 從掌聲到成全 作者其他文章幽谷巨石獨木舟 都蘭奇景水上流【三好校園】台北市萬芳國小 勤播閱讀種子 點亮心燈台北.文山 登臨木柵訪貓空 純陽寶殿話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