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肺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15名,亞洲第2僅次於北韓,連續10年蟬聯台灣「新國病」。圖/張睿杰
【本報訊】肺癌是台灣第一大癌症殺手,超過半數患者確診大多是晚期,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2018年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中,台灣肺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15名,亞洲第2僅次於北韓,單看女性發生率,更擠進世界第8名。肺癌已連續10年蟬聯台灣「新國病」。
據《聯合報》報導,癌症的形成約需歷經10~30年,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認為,分析這項另類亞軍成因,要回頭看30年前台灣發生什麼事,如當時台灣以煙囪工業為主,民眾日積月累的吸入致癌物,再加上民眾輕忽廚房油煙及二手菸等致癌物的殺傷力,當年的「因」才造成今天的「果」。
2009年以前,台灣餐廳、電影院、KTV、辦公室隨處可見癮君子吞雲吐霧,到處都是二手菸,使不抽菸的民眾也暴露在致癌風險。賴基銘指出,即使「菸害防制法」規定室內工作與公共場所全面禁菸已執行長達10年,但想要看見肺癌防治成效還要再10年。
報導指出,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說,2018年肺癌死亡人數創歷史新高,數據更顯示肺癌罹患年輕化趨勢,男性10年來從72歲下降至68歲,女性則是下降到65歲,可以說是「及早發現患者」但解釋為「致癌因子增加或濃度攀升」。

圖說:2018年肺癌死亡人數創歷史新高,悲觀想法可能致癌因子增加或濃度攀升。圖/張睿杰
《聯合報》報導,陳育民說,歐美國家近85%肺癌患者是抽菸者,但台灣51%的肺癌患者沒抽菸習慣。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超過半數確診都已是晚期,所以台灣民眾不能忽視肺癌家族史、PM2.5空汙及廚房油煙等肺癌的危險因子。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肺癌是我國10大癌症的三冠王,據衛福部統計,被發現時已經是肺癌第四期的患者高達51.9%,是所有癌症之最,肺癌更是連續10年蟬聯第一大的癌症殺手,也是最花錢的癌症,每年花健保150億元。
隨著醫療進步,被宣判罹患肺癌晚期並非完全絕望。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任郭志熙表示,晚期肺癌通常不建議開刀,首次治療以化療、標靶治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