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
朋友曉清懊惱地表示:「我以小人之心揣度長輩之情,實在太不應該了!」她為何會有這般感慨呢?
話說,曉清的母親往生多年後,父親有了紅粉知己且論及婚嫁。由於父親的財力雄厚,身為長女的曉清以「保衛家產」的觀點,希望父親只要有婚姻之實,不要有婚姻之名。但最後,父親還是再婚了。
曉清的父親為了取得子女的諒解,結婚時將財產分成四等分,由三個子女及自己平均持有。去年,父親驟然往生,辦完喪事後,父親名下的資產,現任妻子(曉清口中的陳阿姨)於法擁有繼承權,但她卻主動放棄了。天底下竟然有人主動放棄近一千萬的財產,不可思議吧!
陳阿姨對曉清說:「我獨居多年,子女都在異鄉,有時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覺。但認識你們的父親後,彼此談得來,又有共同的興趣,所以兩個加起來一百五十歲的老人,決定廝守餘生。雖然我們結婚只有五年,但相互陪伴的感覺真的很好,『度年如日』,只可惜日子短暫了些。我快八十歲了,錢財夠用就好,我決定帶著這些美好的回憶搬到養老院,你們父親名下的資產及現在住的房子,都交給你們手足去處理。」
這席話震撼了曉清,也為自己過去認定陳阿姨是因為貪財嫁給父親的想法感到慚愧。
是的,我們做子女的,常忽略了孤獨像是一把刀,天天在傷害寂寞的老人。「空巢老人」的空虛與感情需求,多麼需要子女的理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