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廣州一名六十歲女子孫莉,背上超過六公斤的攝影設備,六年來不停地跋涉在國內、外一百多個地方,記錄原始生態的瞬間,從一個大外行變成獲得多個國際攝影大獎的攝影師。
在出版社工作三十餘年的孫莉,原本完全不懂攝影。由於喜歡旅行,六年前退休後,便報名華南理工大學老年大學攝影班學習。
孫莉苦笑說:「老年大學攝影班二月就開課了,但我四月才辦完退休,前期的理論課程沒趕上,我的第一堂課就是戶外拍攝。」當時孫莉連調光圈、快門都不會,結果被老師批評了一頓,讓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攝影。
往後的日子,孫莉每年超過二百天在戶外拍攝。孫莉說:「因為不知道去的環境需要什麼鏡頭,所以一般要帶三個以上的鏡頭,這些裝備至少有五、六公斤。除了重量的負擔,拍攝過程中還需要根據當時的戶外條件來不斷調整。」
通過參加攝影比賽,這段期間孫莉獲得了許多攝影獎項。「尤其是美國攝影協會的專業級認證『EPSA證書』,為了獲得它,我花了五年的時間」。
但六年下來,孫莉還得與年齡和病痛抗爭。二○一五年體檢時,孫莉被查出雙膝關節半月板撕裂,當時醫生告誡她,盡量少爬山、少走樓梯、少走路,「可是我想趁現在還能走的時候多走走,等哪天走不動的時候再停下來」。
孫莉日前在華南理工大學的攝影展中,展出的一百五十幅作品,從一張張當地居民質樸的笑臉,到場面震撼的角馬遷徙,每一幅作品背後幾乎都有故事。「這一組肯亞、坦桑尼亞的作品,是隨澳洲的朋友去拍的,臨出發前扭傷了腳,家人不讓我去,但我不想放棄,還是拄著拐杖去了」。
回憶起那次拍攝,孫莉仍印象深刻。戶外拍攝有時面臨著惡劣的環境條件,在野外時周圍有大量灰塵,不能下車、不能上廁所,飲食上不習慣更是常態。
孫莉笑道:「有時豹子會來到車底下乘涼,我們當時都沒有覺得害怕,反而很捨不得離開,正是因為在這樣原始生態的自然環境下,才有機會用鏡頭拍下那麼多精采的瞬間。」
接下來,孫莉想拍攝廣州的人文風情,著眼於孩子教育等專題。她說:「廣州有一些歷史古建築,沉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有一些特色小吃,我希望記錄下廣州的變化,進行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長期追蹤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