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親子關係緊張,憂鬱爸媽增兩成!精神科醫師指出,近年來不少父母至門診尋求協助,問題多出在「親子溝通」惡化,從一開始有「溝」沒「通」,到最後直接吵架、衝突不斷,問題不斷累積,卻無法解決,導致為人父母者「憂鬱」成疾。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指出,根據門診觀察,她呼籲父母應先認清問題,面對新世代,可用「五招」自救:一是「注意力拉回自身」:先學習放鬆及紓壓,而非一味表現對子女的擔心,才能幫助家中所有成員。二是「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父母總以為只要兒女聽話,自身問題便會解決,但這只會陷入惡性循環。
三是「看見父母易犯的盲點」:放下身段,不要上對下的溝通模式。尤其許多父母仍使用面對三、四歲幼兒的方式對待子女,忽略孩子已經長大,導致衝突不斷。四是「學習相信孩子」:建立信任關係,而非認定為孩子有問題,如此子女才願意傾吐及接受幫助。五是「轉介醫療或諮商資源」:如果父母憂鬱情緒嚴重時,一定要就醫尋求藥物控制,與心理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