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從論語看斷交

郭壽旺 |2019.09.26
1427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郭壽旺

在許多國際友善城市或宜居的國際評比中,台灣多次名列前茅,時有國際友人來台後撰文稱許台灣的種種美好,尤其對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更有「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之美譽。台灣人民應證了《論語》〈學而〉篇所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精神,恣意揮灑中華文化中最為人津津樂道之待客之道。

《論語》建立了華人社會多少個世代的核心價值觀,其交友之道影響後世甚遠,對照如今台灣的國際處境以及接連幾個斷交事件看來,令人不勝唏噓。

〈衛靈公〉篇,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價值觀不同時,朋友難免終究分道揚鑣。冷戰時期各國依據理念和國家利益,在美國或蘇聯之間選邊、國共時期的漢賊不兩立,說明了上個世代選擇盟友的思惟。

又子貢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的是朋友間相互的尊重,在國際間行走,如果自己是他國為敵國或是對他國人民懷有鄙視或敵意,所謂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即為此理。

〈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交友將心比心,當國際局勢迫使各國必須選擇對自己國家最有利的發展條件,如同台灣說著要拚經濟一般,當局者應可預期各國的外交作為,而及早擬定因應對策。

〈季氏〉篇說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一個人如果在選擇朋友之前,已經意識到友人與自己交往的目的,抑或在交往過程中察覺了友人的改變,而自己卻仍持續交往或不提前採取防範措施,不歡而散的結局是可以預知的。若是自分手後再惡言相向,豈不傷了身又損了格。正如〈憲問〉篇所云:「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爾虞我詐的國際局勢中,當有辨識與善用「兩手策略」之外交戰術與戰略的膽識。

〈顏淵〉篇中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所謂夏蟲不可語冰,朋友之間如果已經善盡責任勸導,卻仍不知悔改,如果過度與其周旋,就是自取其辱了。〈衛靈公〉篇中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而孟子《離婁上》也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當問題發生時,君子總是先從自身找出原因,而小人則反,總是把責任都推到他人身上。

這是古人的交友哲學與智慧,或許有人說不合時宜,但是它卻支配數個華人世代的價值觀。以歐美國家主導的國際關係網絡是建立在國家利益之上,現今國際局勢也在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分配上形成了弱肉強食的趨勢,各國爭相尋求結盟確保國家的生存和經濟的永續發展,不成文的建立起一套外交遊戲規則。

國際的詭譎多變,民心也跟著難以捉摸,台灣特殊的國際處境是事實,但不該是外交阻力的藉口,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盟邦相繼求去已成事實,是該想想了,我們的國家為什麼變成這樣?或許答案就在古代聖賢的話語之間,等待後人尋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