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動

斯衍 |2003.10.24
247觀看次
字級

佛弟子中以「頭陀苦行」聞名的大迦葉尊者,是個令人尊敬的修行人,他用梵行為後世弟子樹立了修行的典範。佛陀大弟子舍利弗及目犍連尊者都曾勸他發菩提心,從事弘法佈教的活動。但他拒絕說:「我只能用我的身教來樹立修行的榜樣,好讓後學能對少欲知足的苦行,生起尊重的心念及實踐的行為。」
有一次,佛陀在鹿母講堂為眾說法,大迦葉身穿糞掃衣,蓬髮垢面地蹣跚走來,佛陀勸他:迦葉,你年紀老了,不要繼續苦行,脫下糞掃衣,換上整潔輕軟的衣服,不要過於疲勞啊!大迦葉拒絕說:「我以頭陀行動為樂事,不為衣愁食憂,更沒人間的得失,我的內心感到的是清淨解脫的喜悅。」
佛陀聽了迦葉的話,意味深長地說:「將來若要我的正法久住,僧團鞏固,一定要像大迦葉那樣過著嚴肅的生活。大迦葉,我不勉強你,你就走自己要走的路吧!」
在佛門大殿中,我們常會見到阿難尊者及大迦葉尊者的塑像,前者代表智慧,後者說明實踐,就是「行動」的作用,雖說「解行並重」一樣重要,但畢竟理想與實踐還是兩碼事,所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縱有萬丈雄心,在未付諸行動之前,總是幻化空談;班固的?瓞漢書?瓞云:「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清朝魏源說:「披五岳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孟浩然云:「坐觀垂釣者,徒有羡魚情
」,這些都是說明徒作空想,不如採取行動來得實際,誠如
「望梅不能止渴,畫餅那能充饑」,所以唯有實際行動才是夢想的開始。
西哲華茲華斯說:「行動本身較之於思想或理論更加高貴
」,王陽明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告訴我們了解事情道理是行動的開始。
所謂「行動」,是落實完成、是實踐執行的意思,更是「動詞」而非名詞,如同「學佛」是動詞,而「佛學」是名詞一樣,可見「擇善固執」與「優柔寡斷」的結果,定是千差萬別的,所以佛家講求「解行並重」,明儒王守仁云「知行合一」,而且「知難行易」,只要你願意,什麼時候都不會嫌太晚。
廣告說「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古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在說明「行動」的重要性,所謂「說道一丈,不如行道一尺」,你想成功嗎?趕快付出行動吧!(斯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