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飲食5原則 救地球從飲食習慣開始!

楊旻芳 |2019.09.24
2383觀看次
字級

編輯楊旻芳/綜合報導

溫度及海平面不斷的在上升,氣候變遷儼然成為世界關注的議題,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
IPCC)於2014年所發表的第5版評估報告(AR5),指出約24%的溫室氣體來自農業、森林及其他土利使用(AFOLU),顯示食物系統對於全球暖化有相當大的影響。而透過簡單的飲食習慣改變,就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生產過程較複雜!肉食的排碳量遠高於素食

環保署表示,美國環境工作小組(EWG)於2011年出版了一份研究報告(Meat Eaters Guid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評估常見食物的生命週期,並參考各國相關研究,提供20種食物的碳排放數值,結果顯示肉食的排碳量遠高於素食。

環保署說明,從生產肉類的過程中,從飼養、屠宰冷凍、運送到賣場包存,相對於蔬食會產生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據統計我國每人每年平均消費約78公斤肉類。依EWG 2011碳排放數值計算,11餐不吃肉約可減少排放760公克二氧化碳。


圖/取自網路。

五大低碳飲食大原則報你知

環保署主張在兼顧營養價值及環境生態的條件下,建立一種低碳飲食的生活態度,根據食物生產過程的排放,我們可以參考五大低碳飲食大原則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一、食材食當季,選在地

由於生產效率高、氣候適宜,選擇當季食材有助於減少種植或飼養所需之能源及用水,而選擇在地食材則可避免種植時農藥、肥料的過度使用,並減少儲藏所需的能源使用。


圖/取自網路。


二、購買適當分量,避免浪費

環保署提醒,在購買食材前評估用餐人數、份量,避免儲存食材,並選擇可食率高的食材,減少食材外殼、梗、皮、骨之廢棄。


三、小火烹調,節省能源

環保署指出,根據日本學者研究結果,烹調方式對一道菜的碳排放確實有影響,烹調時碳排放主要來自使用能源(用瓦斯或用電等),選擇適當烹調方式、適當鍋具、事先處理食材,縮短烹調時間,省時又減碳!


圖/取自網路。

四、選購精簡包裝,減少產生垃圾

環保署提醒,出外用餐可以自備餐具,少用免洗餐具少垃圾又安心。


圖/取自網路。

五、出門購物減少開車及乘坐電梯

環保署說明,交通運輸佔地球溫室氣體排放14%,最有效的減量方式,就是多騎腳踏車、利用大眾運輸系統、搭公車及捷運。騎乘自行車,不但能夠運動健身,亦能夠節能減碳;大眾運輸系統每人碳排放量遠低於駕駛小客車。


圖/取自網路。

排碳量較低!全穀根莖類當主食是好選擇

環保署強調,低碳飲食概念並不偏重於某類食材,而是建議應均衡攝取各類營養,從營養層面考量,每日主要熱量來源應為來自全穀根莖類的碳水化合物。


圖/取自網路。

從低碳層面考量,穀類種植的排碳量相對較低,也是國人日常習慣的主食, 因此,不論是從營養或低碳層面來看,以全穀根莖類作為主食,都是最佳的選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