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聚海無量】 惠能頓悟 下下人有上上智 文╱妙熙 |2019.09.18 語音朗讀 864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湖北五祖寺內石雕惠能大師的偈語。圖/趙啓超 惠能大師和神秀大師的畫像。圖/趙啓超 五祖寺內,保有當年惠能大師春米處。圖/趙啓超 文╱妙熙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生坎坷,三歲喪父,採樵賣柴,養活母親,家貧無法讀書,無疑是人生的失敗組。他卻突破困境,化苦難為助緣,最終開發自性,照破山河萬朵。 惠能大師俗姓盧,未出家前是一名樵夫,一日他擔柴到市場販售時,忽然聽到有客人在讀誦《金剛經》,經文讀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觸動心弦,好奇地問:「這是什麼經典?從什麼地方傳來?」 客人說:「這是《金剛經》,為湖北黃梅五祖弘忍所傳。」惠能因而興起求道念頭,然他卻進退為難,老母親將如何安奉? 幸運的是,旁座一位客人安道誠爽快地資助十兩銀子,讓惠能安心的踏上求道之路。 惠能獨行山中,披星戴月,餐風露宿,時多暴虎,他總是心無畏懼,經過三十多天,終於抵達黃梅。 一路風塵僕僕,可想而知,當惠能上堂求見五祖弘忍大師時,已骨瘦如柴,黑似漆人,有人以輕蔑口吻,叫他獦獠(意味蠻夷的鄉下人)。 弘忍大師問:「你是何方人?心中所求何事?」 惠能回答:「我是嶺南新州人,我只求成佛作祖,不求其他。」 弘忍大師問:「你是南方人,又是一個獦獠,怎能作佛?」 惠能回答:「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與和尚不同,但佛性有何差別!」 弘忍大師心想,此人根器甚利,然眾目睽睽之下,怕引人嫉妒,同時考驗惠能道心,於是要他到碾米坊去,做最下等而辛苦的工作。 惠能因體重過輕,難以舂米,於是腰繫大石,加重體量,為道忘軀,毫無怨言。弘忍大師幾次暗地巡視,看見如此景象,心雖不忍,卻默語:「求道之人,當如是也。」 弘忍大師觀察傳法時機成熟,為表示公平,因此公開令全山寺眾作偈。當時大弟子神秀為七百弟子之首,學通內外典籍,幾乎全寺都默認他為六祖當然人選。 神秀做好偈語,前後經過四天,來來回回在五祖房前走過十三遍,通身汗流,始終不敢呈偈。於是將偈題於五祖廊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次日,五祖見偈知道他還未見性,為留給神秀面子,反令全寺於偈前燃香,並要大眾熟誦,說:「依此偈修,免墮惡道,有大利益。」 五祖暗中將神秀找來,和他說:「你作這首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 惠能在碾米坊聽到此偈,也誦一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可惜惠能不識字,於是請江州別駕張日用代為寫上,此偈一出大眾驚呼,五祖趕緊用鞋擦掉。 當晚,趁大眾熟睡,夜闌人靜時,五祖來到碾米坊,以杖敲打三下,問:「米熟了嗎?」 惠能說:「米已經熟了。」 弘忍大師以袈裟遮室,為他說《金剛經》,當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大徹大悟。 半夜三更,五祖傳授衣缽予惠能,並殷殷囑咐,在天未明之際,往南逃離。然因為惠能對當地環境不熟悉,五祖親自護送他到九江驛。並告誡:「往南走,目前因緣尚不具足,佛法難起。」 為了掩護惠能,五祖連續三天不上堂,大眾得知後,全寺譁然,數百人往南追去。 其中,一位惠明法師未出家前,是四品將軍,體健足捷,一路追到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大庚嶺。與惠能問答之間,反被感化,遇到後面追殺的人,還協助惠能得以脫逃。 惠能潛入獵人隊中,長達十五年,每當獵人外出,他就偷偷將捕獲的動物放生,每餐以蔬菜寄煮在肉鍋上,勉強維持「食肉邊菜」。 直到唐高宗儀鳳元年,惠能意識到弘法因緣成熟。當時,印宗法師在廣州法性寺講《涅槃經》,開壇說法,山門懸幡示眾,惠能聽聞兩僧爭執,一僧堅持風吹幡才能動,一僧說幡動而非風動。當兩人面紅耳赤之際,惠能一語道破:「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 傳到印宗法師耳裡,心中有數,果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禪宗六祖已南來了呀!」他立即請惠能上座,惠能出示衣缽,證明為六祖傳人。 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師為惠能落髮剃度,現堂堂僧相。二月八日,舉辦受戒典禮,隆重傳授具足大戒。 惠能大師出入韶、廣、新三州之間,以韶關曹溪為本山,大弘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頓教。他因出身寒門,所以禪風很平民化,行住坐臥,運水搬柴皆可參禪。天下禪者以曹溪為歸,後代稱為「曹溪宗」或「南禪」。 神秀於惠能離開黃梅不久,就辭別五祖北上,以荊州玉泉寺為本山,盛弘楞伽宗,教人靜坐觀照,時時勤拂拭,次第而悟。一南一北,一頓一漸,南能北秀,千古佳話。 六祖弘化三十七年,隨緣接引學人,七十六歲那年,於國恩寺向諸弟子做最後誨示,夜裡端坐遷化。 韶、廣、新三州弟子皆極力爭取六祖肉身去建塔供奉,廣州是六祖剃度受戒之地,新州是出生故居,韶州是六祖弘揚佛法之地,皆難以取決。 最後,大眾決議焚香禱告,以煙所指的方向為依歸。香煙裊裊直貫韶關曹溪,於是將六祖真身請去曹溪南華寺建塔久供。 六祖真身千年來長存不壞,盤膝而坐,猶如生前入定,世人稱為肉身菩薩。 前一篇文章 【閃文集】 永遠的拿鐵 下一篇文章 【人生風景】 過往無常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詩】凋落的聲音二重奏 作者其他文章走進福報 大師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