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植物保種 6大植物園復育

 |2019.09.05
1651觀看次
字級
「紅衣指柱蘭」的野外棲地,在莫拉克風災時被毀,險些遭滅絕。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台灣有九百八十九種受威脅的稀有植物,因棲地易受人為或極端天氣破壞,面臨高度滅絕風險。農委會林試所今年啟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串連六大植物園投入搜集及復育,盼稀有植物「保種」比率提升至五成五,「讓稀有植物不再稀有」。

據調查台灣高達八成八的受威脅植物位於保護區或國有林,但近年極端天氣頻繁,林地容易大規模崩塌,植物棲地連帶遭殃。二○○九年莫拉克風災單日降下一千四百毫米驚人雨量,不但造成二點六萬公頃森林流失,也險些滅絕全台不到二十株的「紅衣指柱蘭」。

為避免稀有植物滅絕,林試所所長張彬表示,今年展開方舟計畫推動「遷地保育」,四年投入四億元,台北、福山、蓮華池、嘉義、四湖、恆春等六大植物園,將根據環境特性肩負不同任務,搜集、保存、培育稀有植物,即使未來在野外滅絕,仍有活體可在植物園繁衍。

聯合國認為應保存七成五稀有植物,環境才能永續。張彬說,目前全球保種比率僅三成八,第一是夏威夷七成八、其次為南韓七成四,因地形單純,植物容易採摘。台灣保種比率今年底可到四成,目標二○二二年前達五成五。

「採不到、種不活」最頭疼

保種最大困難為「採不到、種不活」,農試所組長董景生說,台灣地理環境複雜,很多人力難以抵達的高海拔植物根本採不回來,或者千辛萬苦採摘,帶到低海拔地區卻怎樣都種不活。

林試所研究員鐘詩文說,今年冬天爬上中央山脈尋找「三角咪草」及「太魯閣黃楊」,徒步五天且攀越峭壁,雨鞋塞滿吸血的水蛭,還依靠八十年前的古文獻才找到棲地,過程艱辛。

「但很多植物龜毛難馴服」,鐘詩文舉例「恆春灰木」死亡率高,仍在探索種植方法;相反的,全世界只生長在琉球及蘭嶼的「琉球暗羅」,帶回來後發芽率高達九成五,「保種相當成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