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近日發表第一部《核安全白皮書》,內容揭櫫大陸為何使用核能,核能所代表的科技意涵,甚至大陸如何建構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整部報告書除代表大陸願意透過公開的方式進行核能政策的論述,其中更有理性的層面。
以大陸過去的經濟改革來說,經濟發展中難免對於環境有所汙染,上世紀大陸仍以燃煤發電為主,不但造成大陸人罹患肺腺癌的比例大幅攀高,甚至因冬天東北季風的緣故,往往將髒汙空氣吹向南面,造成空汙擴散,也直接影響大陸的國家形象。
因此,為有效降低空氣汙染,為讓大陸城市重現藍天,以核能取代燃煤發電成為大陸近十年來的重點政策。
不可諱言,隨著中國大陸積極在內蒙古植樹,加上各大都市以核能、電動車為能源時,大陸的空氣汙染遠比過去改善許多,甚至在冬天所發生沙塵暴的次數也日益減少,核能發電對於大陸改善環境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書中最重要的亮點在於,大陸明示要建構「核安全命運共同體」,誠然核能安全一直為世人所擔心,甚至一旦發生核災事故,對於環境可能有巨大的破壞,因此為讓核能安全能夠在大陸落實,積極和世界各國在核安問題上持續合作,成為大陸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台灣在一九七八年正式啟動「核一建廠」計畫後,不能否認的核能確實提供廉價電力,甚至對於全球暖化的問題,提供一個好的示範。
舉例而言,火力發電本身除帶給台灣環境的汙染外,發電效率仍無法達到核電的功率,再者雖然核電仍有核汙染的可能,但魚與熊掌無法兼顧,台灣若要持續在經濟發展上擁有亮眼成績,基本的水電能源必須豐富,給足外資信心,也降低國人對於缺電的憂慮。
雖然核能仍然有使用上的風險,但基於對碳排放量有降低的作用,台灣仍須對全球暖化的抑制做出貢獻,畢竟若是直接廢除核能,透過其他的發電發方式取代,以台灣的環境而言,不但造成暖化加劇,昂貴的電價也非全民所能負擔。
嘉山(嘉義市╲中華戰略前瞻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