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大團隊開發八歲至八十八歲都可使用的公版軟體和三千多套公版教具,提供中小學使用。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張穎容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課綱重視學生動手做的實作能力,教育部委託高雄師範大學團隊,推動數位自造教育,並在全國設置近兩百個基地,全國共有七十九所中小學、一百三十八名教師提出申請,目前已提供三千多套公版教具,預計有一萬六千多名學生受惠,教材簡單好用易學,「八歲到八十八歲的人都可以使用」。
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表示,一○八學年新學期,獲得公版教具補助的中小學,初期以計畫大學端編纂的公版教材,導入新學期新課綱的課程教學,透過學期中的共備研習共同協作,再轉化為學生端的教學流程教材,預計年底可以產生至少七十二門以數位自造教育融入各學科領域的「微課程」。
昨在記者會上,團隊展示各項自製研發的公版軟硬體教具,有透過電動車教具平台,設計避障、循跡、迷宮等,培養學生邏輯、運算思惟能力,也可將物聯網介面功能應用在「智慧居家」及「智慧溫室」等學科融入教學。
計畫總主持人、高師大光通系教授林鴻銘表示,他以「恆星、行星、衛星」分層合作的概念,在北中南各設立一個恆星基地,負責執行研發、推廣,行星基地用於招募學校加盟,辦理教師研習課程,衛星基地組成基地小聯盟,讓教師可藉此共同討論教學與教具。迄今已有二十個行星基地、一百七十三個衛星基地,以及十八個區域基地小聯盟。
林鴻銘說,雖然很多軟硬體可以買商業版本,但未必適合中小學使用,因此高師大團隊開發可供學校免費使用的「NKNUBLOCK公版軟體」和「4060系列硬體教具」,讓師生可搭配軟體和4060教具進行延伸應用,親手設計各種教具,且不需花費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