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可以製造出素牛排。逐層打印成肉塊質感。圖/取自網路。
影片來源/公共電視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科技愈來愈進步,未來要吃牛排,將可以不用殺牛,目前已有口感與牛肉極為相似的未來漢堡,現在又推出3D列印技術,可以打印出一塊素牛排。Nova Meat創辦人希康堤說明:「牛排是一塊纖維狀的肉,它不是絞碎的肉,所以必須要製造出肌肉內部的細微纖維,我們通常稱為動物的肌肉纖維,你不能用傳統美食技術。」
3D列印,可以製造出素牛排。逐層打印成肉塊質感。圖/取自網路。
3D列印技術愈來愈普遍,一家自西班牙新創公司便用米、豆跟海藻,將這些原料灌入注射器再擠出糊狀物,研發以3D列印,製造出素牛排。逐層打印成肉塊質感。
最初研發製造的時候,沒有牛排的味道,不過希康堤表示不擔心,因為模仿肉味的科技一直在進步。希康堤說:「我必須運用生物列印技術,也就是根據3D列印策略,本來是我用來打造人體器官的,現在我用它來打造肌肉纖維,只是用植物性原料。」
由於牛所排放的甲烷是造成地球暖化的元凶之一,根據201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畜牧業飼養牛羊排出來的甲烷,佔全球氣體溫室效應總量的18%,牛又比其他動物排放多6倍的氮,造成水污染,也多使用了28倍的土地跟11倍的水。
畜牧業大量繁殖牛讓人類有牛肉可以吃,反而造成環境傷害,這家新創公司希望未來這種無肉牛排可以讓人願意吃素,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希康堤認為:「畜牧業是不可永續的,但全球人口持續增加,特別是中國,正非常努力推動及投資於肉品替換科技上,多年前看起來是很奇怪的,現在看起來就很正常,因為我們知道他們需要替代品,取得蛋白質的替代方法,替代的蛋白質以供應給中國廣大的人口。」
希康堤表示,雖然這項食材科技令素食者耳目一新,不過還有需要改良的地方,例如3D打印完成一塊無肉牛排,目前需要半個鐘頭到50分鐘,希康堤希望將來能縮短到15分鐘,並且把成本考量也算進去,以後印出四分之一磅的牛排,大約是110公克,預計成本只需0.5美元,也就是新台幣不到20元;甚至還有3D列印雞肉口味的美食等待開發,還有讓人在家就能列印出符合自己營養需求的一餐。
資料來源:公視新聞
【補充】3D列印是什麼?

3D列印(英語:3D printing),又稱增材製造、積層製造(英語: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可指任何列印三維物體的過程。3D列印主要是一個不斷添加的過程,在電腦控制下層疊原材料。3D列印的內容可以來源於三維模型或其他電子資料,其列印出的三維物體可以擁有任何形狀和幾何特徵。3D列印機屬於工業機器人的一種。
「3D列印」這個詞的原意是指將材料有序沉積到粉末層噴墨列印頭的過程。最近此詞的含義已經擴大到廣泛包括的各種技術,如擠壓和燒結過程。技術標準一般使用「增量製造」這個術語來表達這個廣泛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