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大學錄取率年年創新高,出生率卻年年下降。大學超高錄取率,不但讓學生素質下降,更有大學校長擔心,二十年後國內大專院校可能要「倒一半」。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就直言,大學辦不好就該減招轉型。
今年大學考試分發入學,以共同科目英文科到考人數計算,錄取率達九成;若以前天剛截止的繳交志願卡人數計算,錄取率更高達九成五。也就是每二十名考生,僅一人會落榜。
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說,去年台灣新生兒剩下約二十萬,大專院校一年招生人數卻多達三十多萬近四十萬。這種情形持續下去,不但再過幾年大學錄取率就會破百分之百,今年的新生兒十九年後進大學時,國內大學可能要倒一半。
吳重雨認為,國內大學不夠多元化,人才培育也常常不符合企業界需要。很多企業需要技術人力,但是在台灣卻找不到適合人才,大學要設法調整,研究型大學就去作研究,其他藝術、體育、實作型大學也要辦出特色。
台灣師範大學顧問、前全國教師會大專委員會主委簡明勇,也很憂心國內高等教育發展。他表示,高等教育再不建立嚴格的淘汰機制,以後國內的大學,會像少數私立職校,「有錢就有大學念」,根本不必再談什麼教育品質。
他直率的批評,現在辦私立大專,「五千(人)夠本,一萬有賺,兩萬賺更多」,導致部分沒有辦學理念的人,過去幾年一窩蜂增設大學,很多專科、學院紛紛改制大學。
簡明勇說,台灣每一所私立大專校院背後,幾乎都有政治人物、民代當靠山,讓教育部很難大刀闊斧整頓或減招。他預言,過不了幾年,部分大學生素質,會比以前的高中生還不如!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也說,大學收這麼多學生進來,程度一定會降下來。他任教過的國立大學、私立逢甲大學,學生素質還算好的,但少數後面的學校、甚至技職體系的學校,學生素質下降的情形可能更嚴重。
黃榮村也說,「現在大學確實太多了!」辦不好的大學,就應該「退場」,修法轉型為社區大學、社教機構,或是直接減招。